人才是乡村振兴的第一资源,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与内生动力。近年来,内蒙古通过“头雁”项目、“北疆新农人”培育计划、“内蒙古农推官”选拔大赛等模式,创新探索“集中培训+职业鉴定+项目扶持+N”全链条人才培养机制,培育了一批适应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新农人”,让“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知识、新技能逐梦广阔农村牧区,建功希望的田野,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
“头雁”示范领航带“群雁”
自2022年“头雁”项目启动以来,内蒙古将其作为育才兴农的惠民工程来抓,3年间已累计培育“头雁”2638人,形成了一支扎根乡村、服务基层、干得好、有潜力、能带动的“头雁”队伍。
在“头雁”培育工作中,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积极探索新模式、新路径,对“头雁”开展定制化、体验式、孵化型培育,满足学员多样化的培育需求。并重视实践锻炼与成果转化,创新“1+1+N”的导师帮扶机制,即1名高校产业导师、1名自治区政策导师以及N名学员所在地技术导师,三级联动共同助力学员成长。在政策支持方面,内蒙古自治区及各盟市出台了209条“头雁”倾斜政策,明确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申报以及人才评选、优秀表彰等,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向“头雁”学员倾斜,通过全方位支持,实现“扶上马、送一程”。
“北疆新农人”扎根农村牧区
内蒙古推行“北疆新农人”培育计划,打造内蒙古农牧业人才领域选拔百名、培育千名、辐射万名的“百千万”工程,培养了一支有情怀、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牧业人才,带动我区农牧业人才队伍发展壮大。
2025年,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将通过举办“北疆新农人”相关活动,在全区种植养殖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牧场主、“头雁”带头人、返乡创业大学生、返乡退役军人、嘎查村党支部书记(村“两委”班子成员)、高素质农牧民等各类主体中选拔100名“排头兵”,在乡村产业、品牌建设、乡村文化、乡村治理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扩大“北疆新农人”影响力。同时,强化规划设计和部门协作,按阶段有序推进“北疆新农人”品牌打造和宣传,形成“上下贯通、多元参与”的选、育、推一体化网络,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北疆新农人”将培育过程中学到的专业技能、思维模式等带到农村牧区,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内蒙古农推官”代言家乡好物
自2023年起,内蒙古自治区农牧厅在全国范围内选拔、培养、认证一批农畜产品宣传推广专业人才,形成合力推介内蒙古优质绿色农畜产品,让“内蒙古农推官”成为销售优质农畜产品的先锋队、传播现代农牧业理念的践行者、展现和美乡村风貌的代言人、助力家乡发展与农牧民增收的“领头雁”。
“内蒙古农推官”选拔大赛作为人才选拔平台,不仅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宣传推广人才,也为农畜产品宣介、销售开辟了新路径,让更多“新农人”成为“兴农人”。“内蒙古农推官”选拔大赛自2023年起已经举办2届,首届“内蒙古农推官”大赛中,20位来自各行各业的“内蒙古农推官”脱颖而出。2024年,120名选手成为第二届“内蒙古农推官”。“内蒙古农推官”选拔大赛鼓励支持来自各行各业的农推官发挥自身的优势,立足内蒙古产业特色开设各行业垂直类内容传播账号,持续在全网各平台拍摄、制作、发布优质的短视频,培育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IP,持续输出优质内容,让更多人了解内蒙古、爱上内蒙古。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