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省全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
2025-04-08 10:12:51来源:安徽日报编辑:蒋瑞祺责编:赵滢溪

  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教育强则发展强。4月7日,全省教育大会在合肥举行,绘就了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的蓝图。高质量开局、高水平推进,安徽教育强省建设的壮丽画卷正在江淮大地上铺开。

  高等教育勇挑重担

  发挥引领作用

  高校是教育、科技、人才的集中交汇点。坐落在江淮大地这片创新热土上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紧密结合安徽实际,坚持以教育筑基、以科技赋能、以人才聚力,不断强化在教育强省建设中的使命担当。

  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中国科大系统构建出大思政育人格局,大力培养有理想、有追求、有担当、有作为、有品质、有修养的“六有”大学生。面向国家所需、安徽所盼,大力引进培养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以人才“第一资源”激活安徽发展“第一动能”。

  作为我省省属高校“排头兵”“领头雁”的安徽大学,在深入推进“双一流”建设中,以更实举措服务推动安徽“三地一区”建设。安徽大学负责人在全省教育大会上介绍,该校正在构建科技发展、国家战略与区域发展需求牵引的学科专业调整机制,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在学校文科传统优势和理工科后发优势基础上,持续做大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量子信息等新工科,做精新文科,补齐新医科,充分激发学校文理工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优势。

  基础教育培根强基

  提升群众获得感

  基础教育质量关系到千家万户,是老百姓最关切的民生事项之一。202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给野寨中学新考取军校的20名同学回信,引发强烈反响。2024年,野寨中学又有51名学生被军校录取,获国防部点赞。国防教育成就了野寨中学的特色发展之路。在安徽,越来越多的县域中学正发挥各自特色,探索开拓县中振兴之路。我省将进一步加大力度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把优质资源扩容,作为提升教育公平和质量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我省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基础教育资源统筹调配机制,因地制宜打通使用各学段教育资源。合肥市是新晋的千万人口城市,近五年来新改建中小学、幼儿园500多所。在这儿,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关键词是“高速”,另一个关键词是“高质量”,该市有6个区县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76%,满足了越来越多的老百姓盼望孩子“在家门口上好学校”的心愿。

  安庆市委教体工委书记、安庆市教体局局长王良宜在分会场出席全省教育大会后表示,将认真贯彻全省教育大会精神,围绕建设教育名城目标,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质量教育。

  “我们将具体落实在坚持五育并举、立德树人上,把思政教育小课堂和社会实践大课堂有效融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落实在不断健全与人口变化相适应的资源统筹调配机制上,建设新优质学校,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热切期盼。”王良宜说。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

  赋能产业升级

  职业教育是技术人才的摇篮,更是产业腾飞的引擎。在国家“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战略部署下,职业教育迎来高质量发展新机遇。我省职业院校结合各自特色,融入全国职教改革浪潮。高水平技能型“皖匠”逐渐铸成品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夯实产业发展的技能人才“基座”。

  在省教育厅指导下,我省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区域产业急需紧缺专业,围绕“增强职业技术教育适应性”“适应数字化与智能化发展需求”“适应现代产业体系构建”“适应社会民生多方需求”等国家和我省重大发展战略,积极调整优化内部专业结构。

  产教融合加深,我省职业院校对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更加重视。大赛把学校育才与社会需求直接连接起来,让专业技能提升更快更精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梅在全省教育大会上发言时表示,从教32年来,她亲历了当下职业教育日新月异的变革,她的学生在全国、省、市级各类比赛中获奖70余人次,她所在的服装工程系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对口升学率和就业率。“习近平总书记在2024年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实施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行动。我要做好教育家精神的践行者,把‘工匠精神’‘劳模精神’融入教学实践,用‘大国工匠’故事激发学生立爱国之志、增一技之长、践报国之行。”杨梅说。(文 陈婉婉)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