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铜陵加快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在刷新城市颜值的同时激活文旅引擎——产业攀高逐新 文旅起势上新
“十几年前来过一次铜陵,这次故地重游,感觉变化很大。犁桥水镇、永泉小镇、滨江公园都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4月13日,利用周末时间打卡铜陵网红景点后,合肥市民叶春青说,与之前相比,如今的铜陵当刮目相看。
铜陵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动产业攀高逐新,加快绿色转型发展;立足山水特色,培育文旅龙头,实现文旅起势上新,古铜都焕发新姿彩。
绿色转型 产业向新
3月26日,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工作人员奔赴金隆铜业、金冠铜业,采集源自1953年新中国首座铜冶炼厂的炉火火种。当日10时18分,伴着采集到的火种依次点燃火种盆、火炬、火把,最终投入闪速炉炉口,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铜基新材料项目成功点火投产。
此次投产的铜基新材料项目最突出的特点是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采用世界先进的制造技术,建设熔炼、电解、铜材加工等主工艺工程及环保、动力等配套工程,年产50万吨高端铜材及黄金、白银等副产品。同时,运用大数据、5G等技术打造智慧工厂,并利用HRS等先进技术改造企业技术装备,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
用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铜陵有色金新铜业分公司铜基新材料项目的建成投产也是铜陵加快绿色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动缩影。
铜陵因铜而兴、依矿建市,是我国重要的铜工业、硫磷化工基地,一向以工业城市示人。然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伴随的高能耗、高污染也一度成为城市“成长的烦恼”。近年来,铜陵推动铜产业等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构建“企业小循环、园区中循环、社会大循环”的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产业向新,激活了发展新动能,也实现了减污降碳、绿色发展。去年,铜陵国家先进结构材料产业集群营收增长超15%,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值跨上百亿台阶,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增长超80%。成功创建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市,《固废基新型低碳胶凝材料在矿山充填与尾矿处置中的应用》《万华秸秆综合利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入选联合国巴塞尔公约亚太中心公布的“无废城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典型案例。铜陵已7次荣获国家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绩效评价优秀,连续3年获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优秀。
当前,铜陵还在聚力探索新型工业化铜陵路径,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战新产业“树林变森林”、未来产业“小树变大树”,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努力在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上展现大作为。
处处有景 颜值刷新
阳春时节,铜陵主城区的黑砂河下游公园里,各色鲜花在阳光下肆意绽放,垂柳、青草沿着河流勾勒出城市绿带,潺潺流水轻快地“奔跑”。
“黑砂河曾经主要用来排放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因水中含有大量黑砂、河水呈黑色,所以得名。”家住黑砂河边映湖山庄小区的高大爷感叹,曾经的“黑”河变成了如今的景观带,早晚过来遛弯的人络绎不绝。
沿着黑砂河一直往下游走,便可到达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傍晚时分,微凉的江风,壮观的江景,营造出诗意氛围。
据介绍,铜陵滨江生态公园区域曾经小码头林立,“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市民“临江不见江”。近年来,通过拆除小码头、整治岸线、增绿塑景,让滨江生态公园成为了深受铜陵市民喜爱的亲近长江区域和标志性景点。铜陵滨江生态岸线整治、黑砂河下游生态岸线整治两个工程同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从“脏乱差污破旧”到成为“人居环境范例”,类似的地方在铜陵还有很多。历经多年围湖造田,农田、藕田遍布的西湖区域,如今建成了国家级城市湿地公园,成为铜陵最大的城市湿地生态系统;位于主城区的乱山岗,经过打造,变成美景处处的城市综合性公园——鹞山公园;城区高架桥下的荒废地,增设了篮球场、步行道等,成为了可供市民锻炼、休闲的“金角银边”城市空间……
洒下心血千万点,换得新绿万千重。如今的铜陵,绿树融城、青山环城、碧水绕城,处处可见青山碧水入画屏的美景。
龙头带动 文旅上新
白天,在永泉小镇赏“忆江南12景”、品江南味道小吃。夜晚,去犁桥水镇看灯光秀、“打铁花”演出。抽空,还可以去凤凰山景区看牡丹花。
这个清明假期,铜陵文旅火“出圈”。据统计,铜陵文旅市场清明期间呈现“量质齐升”态势,该市重点监测的20家A级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5.78万人次,同比增长36.24%。
没有名山大川、没有5A级景区的铜陵,何以实现文旅破壁“出圈”?
近年来,铜陵市凸显地域文化特色,久久为功打造龙头景区。由废弃矿山历经21年打造而来的永泉小镇景区,成为了集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温泉康养为一体的4A级景区。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犁桥村是首批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经过设施持续提升、导入活动引流,到2023年运营水镇景区,铜陵的“犁桥”品牌打造堪称“十年磨一剑”。
以龙头为牵引,铜陵加强宣传,持续推出引流性活动,助力景区变网红、谋长红。去年以来,铜陵举办了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承办了“欢欢喜喜过大年”省级主场活动等,城市美誉度、影响力显著提升,2024年接待国内游客、旅游花费分别增长6.9%、12.9%。
从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到高人气“出圈”,铜陵绿色转型蹚出新路,城市发展呈现新气象,一个天更蓝、水更清、发展更优、形象更美的魅力图景正在加快呈现。(记者 刘洋)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