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呼伦贝尔:草原焕新 畜牧业转型启新程
2025-04-14 17:51:0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高菲责编:魏寒冰

  自4月10日起,呼伦贝尔市9329万亩草原正式进入为期45天的休牧期,实行季节性休牧措施。呼伦贝尔市将“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列为重点改革课题。深度融合生态保护与产业升级,构建“1+N+M”改革体系,着力打造民族团结样板区、草原过牧治理示范区和畜牧业转型先行区,使现代化新牧区在呼伦贝尔大草原焕发生机。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14151842

呼伦贝尔草原

  为全面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转型升级,呼伦贝尔市创新性构建了“1+N+M”改革体系。该体系以1个综合性主方案为核心引领,辅以15个针对特定领域的子方案,以及30个精心挑选的试点嘎查作为实践基地。这一体系不仅着眼于草原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还致力于通过多维度措施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清产核资、合作社改革、产业升级等,为草原生态保护与畜牧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保障。

  在陈巴尔虎旗呼和诺尔镇白音布日德嘎查,阿茹贡家庭牧场成为这一变革浪潮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牧场创造性地实施了“家庭牧场”+“舍饲半舍饲”的养殖模式,引入现代化养殖技术和高效管理策略,实现了肉羊的快速生长、高肉质产出以及短周期出栏,显著提升了养殖业整体效率与效益。2024年度,阿茹贡家庭牧场与嘎查签订了涉及1430头只红头羊的养殖承包协议,每年向嘎查集体支付14.3万元承包费,极大地丰富了嘎查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为当地社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14152507

阿茹贡在家庭牧场里

  呼伦贝尔市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探索新方法、积累新经验,在更广范围、更深层次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见行见效、走深走实,持续推动牧区“三变改革”,即将农村牧区的资源、资金和农牧民转变为资产、股金和股东。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的芒赉畜牧专业合作社便是这一改革的成功典范。2024年,合作社成功向社员分配红利共计60.54万元人民币,让广大牧民群众亲身体验到了嘎查集体经济蓬勃发展的显著成果,极大地鼓舞了他们投身于嘎查集体产业建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微信图片_20250414152546

新巴尔虎右旗合作社2024年度分红仪式现场

  此次分红不仅展示了嘎查“三变”改革的丰硕成果,更让牧民切实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实惠,激发了他们参与改革的积极性。

  随着畜牧业的转型升级,呼伦贝尔草原的生态环境逐年向好,文旅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传统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活力。许多牧民从传统放牧者逐渐转变为旅游服务的提供者,参与到民宿经营、文化导览、手工艺品制作与销售等多元化业态中,不仅拓宽了增收渠道,也增强了发展能力。这一转变不仅提升了牧民生活水平,更促进了草原文化传承与发展,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共赢。

  同时,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将畜牧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呼伦贝尔大草原”这一金字招牌,大力发展草原生态旅游业。目前,已梳理形成8条精品旅游环线,制定《呼伦贝尔市旅游环线优化提升三年行动方案》,全面排查、整体开发旅游资源,提供特色民宿、民俗体验、蒙餐美食等方面服务,让游客在享受草原风光的同时,更加深入了解草原游牧文化。

  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是呼伦贝尔市当前做好农村牧区工作的重点。目前,30个试点嘎查转型发展已初见成效,牧民人均收入显著提升,草场压力有效缓解。“1+N+M”改革体系的多赢局面已经形成。呼伦贝尔市将紧抓国家推动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契机,充分利用政策、资金支持,在基础设施建设、生产方式转变、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畜产品精深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发力,全力推动全市畜牧业实现转型升级,为全国草原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呼伦贝尔经验”,助力国家畜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这场关乎草原未来的变革,不仅是产业的升级,更是发展理念的重塑。当传统智慧与现代科技交融,当生态保护与民生改善共振,呼伦贝尔正以蹄疾步稳的姿态,迈向牧区现代化的崭新时代。(文/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