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汴水悠悠 一眼千年
2025-04-14 11:46:55来源:安徽日报编辑:李念念责编:赵滢溪

汴水悠悠 一眼千年_fororder_10

图为宿州市新汴河景区夜景。(资料照片)安徽日报记者 程兆 摄

  一条大运河,半部华夏史。4月11日,记者走进“运河古城”宿州,循着千年水脉,感受独特的运河文化。

  踏入宿州博物馆,仿佛打开了时空折叠之门。这里陈列的运河出土文物,无声讲述着宿州与运河的渊源故事。

  驻足长54米、高4米的隋唐大运河遗址剖面,记者顿生一眼千年的既视感。粗糙的泥沙淤积层嵌着瓦砾、陶瓷碎片和动物骨骼,让人仿佛置身大型考古发掘现场。

  一件件“镇馆之宝”,让游客惊叹宿州历史文化的厚重。埇桥遗址南岸出土的“蕲县界碑”,证实了当时的埇桥是南北陆路和运河的交会点。隋代萧窑白瓷杯、唐代三彩兔枕、宋代定窑刻花瓷碗,再现了千年前“舳舻相衔,千里不绝”的漕运盛景。金代“风花雪月”四系瓶则彰显了古代宿州书法艺术和酒文化的完美结合。

  “在宏伟的运河版图上,宿州自古就是扼守南北要冲的重镇。”博物馆工作人员说。隋唐大运河是世界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宿州市境内为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段(亦称汴河、汴水),开凿于公元605年,是贯通黄河、淮河与长江水系的重要通道。隋、唐、宋三代,宿州都是最繁华的关津渡口之一,地方经济和文化曾经达到高度繁荣。白居易、皮日休、苏轼等文人墨客都曾乘船到过宿州,并留下许多不朽的名篇。

  为提升游客体验感,馆内以声光电技术,增加了运河文化展示效果。大运河(宿州段)大事记刻在老船木上,千年漕运史在艺术化场景中渐次展开;唐代石锚错落排布,塑造了埇桥古渡盛景;半景画、金代礌石与抛石机模型组合,再现了宋金大战的震撼场面;全息投影、3D动画还原了唐代诗人高适夜泊埇桥的诗意场景,游客甚至能“听见”汴河涛声与纤夫号子的交响。

  走出博物馆的“时光胶囊”,漫步新汴河的“文化长卷”,眼前呈现的是“隋堤烟柳舞婆娑,碧水穿城似江南”的美景。

  北岸的“战争史诗长廊”以13个节点广场,展现从陈胜吴广起义到淮海战役的历史风云,演绎着宿州作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铁血传奇;南岸的“民俗风情长卷”则以古汴遗韵、人杰地灵、艺苑民风三大板块,铺陈宿州2000年多彩厚重的历史文化。

  在堙废的隋唐大运河河道遗址上,宿州市投资6.51亿元建设大运河遗址公园,通过打造古渡码头、临水长亭、古运飞虹等特色古典建筑,充分展示千年古运河的人文特色和民俗风情。

  宿州,这座曾以“舟车会聚,九州通衢”闻名的运河古城,正在文旅融合的浪潮中焕发新的光彩。(记者 何雪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