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秒级出警!合肥“空中之翼”助阵交管一线 护航平安出行路
2025-04-15 10:32:01来源:合肥在线编辑:单阳阳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空地一体化” 秒级出警!合肥“空中之翼”助阵交管一线 护航平安出行路

秒级出警!合肥“空中之翼”助阵交管一线 护航平安出行路_fororder_23

  无人机机巢打开,合肥交警实现“秒级出警”!最近一段时间,一座贴有“空中之翼”字样的合肥交警无人机机巢走进了合肥市民的视野。

  记者最新了解到,当前全市已有14座“空中之翼”无人机机巢投入试点,预计到7月,将扩充至44座。“空地一体”的交警力量,正在护航广大市民的平安出行路。

  无人机从机巢起飞

  可自动独立完成多项交管任务

  近日,在京台高速方兴大道道口附近,记者见到了这座贴有“空中之翼”字样的合肥交警无人机机巢。指令时间一到,机巢缓缓打开,一台配置了多个摄像头的无人机迅速升起,沿着京台高速开始开展巡逻任务。

  “目前,我们大队一共设有两台这样的‘空中之翼’无人机机巢,利用无人机在绕城高速和京台高速开展常态化的空中巡检,主要可以实现每天的道路巡查、大流量监测、违法抓拍以及事故的预警等。”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一大队副大队长李滨介绍。

  据了解,通过机巢起飞的无人机可根据后台设定,在指定时间起飞、巡逻、返航,或根据需要随时起飞。所有操作都可在后台完成,无需人力到场协助。

  “粤C车主您好,高速公路应急车道非紧急情况禁止停车,请尽快驶离。”4月11日下午,通过无人机实时传回的画面,高速一大队民警发现一辆黑色轿车停在了应急车道内,随即远程喊话提醒,黑色轿车很快驶离。

  作为合肥市公安局无人机管理平台技术服务商,安徽省空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技术总监丁敏敏介绍,无人机画面实时回传后,通过公司全栈自研的智能巡检系统和低空数智算法,在高速场景可以实现低空自动化识别车速、应急车道占用、抛洒物、事故车辆等应用,为高速安全隐患因素进行提前告警提示,并自动生成警情信息,赋能高速交警。“在日常的交通出行场景中,也可以助力交通事故的快处快撤、拥堵路段的秩序维持等。”

  李滨坦言,无人机兼具灵活性、机动性、自动化、智能化,可以解决警车在巡逻时同向看不远、对向看不见以及掉头距离长的不足之处。“目前,无人机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抓拍也已经接入直接上传功能,可以实现对交通违法行为的线上全流程查处,提高工作效率。”

  无人机机巢将继续扩充

  “空地一体化”赋能交管多场景

  “空中之翼”护航出行平安。

  2月28日,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六大队民警在无人机实时回传画面中发现,巢湖服务区附近一辆大货车发生自燃。民警利用无人机喊话器,在车流前端处加强告知喊话,维护好现场安全秩序并提高通行效率。最终,交警联合消防、路政力量妥善处置了该警情。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高科技运用到合肥的交通管理中。合肥交警自主研发无人机交管应用系统,并搭载交通巡查、交通执法、交通事故快处等功能模块,在依托语音喊话实现对简易事故快撤的基础上,融合了制图功能,通过在无人机上搭配事故现场勘查终端,后台可自动生成交通事故现场图,全面提升交通事故规范化处置水平。

  针对高速公路交通管理,合肥交警专门配备“垂起固定翼”无人机和机巢“蛙跳”无人机,并联动警车巡逻、视频监控巡检,实现对高速公路路况的立体监测。同时,依托多旋翼无人机便携、小巧的优势,在服务区、收费站进行秩序管控、文明宣传和违法处罚,重点开展施工路段巡查,及时发现、消除施工安全隐患。

  记者从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科研所了解到,当前,全市已有14座“空中之翼”无人机机巢投入试点,预计到7月,将扩充至44座。此外,合肥交警还已组建起一支由600余名警力组成的无人机实战型“飞手”队伍,日均飞行实战应用200余架次。

  合肥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支队长张弘介绍,近年来,合肥交警不断探索警务无人机在交通管理领域的应用场景,以警用无人机为前端应用载体,由数字化指挥平台、无人机应用平台为后台支撑,正在打造一支反应灵敏、视域宽广、快速机动的“空中交警队”。

  在合肥,“空地一体”的交警力量,正在护航广大市民的平安出行路。(合肥在线-合新闻记者 任海怡/文 王浩/摄)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