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崀山朱鹮管理站饲养员刘叙勇惊喜地发现,崀山景区石田村朱鹮野外巢穴中的一只幼鸟破壳而出,标志着我国中南地区首只自然繁育的第三代朱鹮宝宝已成功孵化,为重建长江中下游朱鹮种群奠定了重要基础。
朱鹮属鹮科,古称朱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是当今世界最濒危的鸟类之一,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入《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素有“东方宝石”之称。朱鹮在20世纪80年代几近灭绝,全球种群只剩7只。随着一系列保护繁育工作的开展,2023年全球朱鹮数量恢复到10000多只。但近亲繁殖导致朱鹮的野外生存能力下降,在不同地区、不同气候条件下开展野化放归实验尤为重要。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提升崀山生物多样性保护成效,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于2022年分批引进了24只朱鹮进行野化放归。截至目前,已累计自然繁育幼鸟10只。通过两年多的监测保护与优化朱鹮野外栖息繁衍生态环境,朱鹮已适应崀山生存环境。
朱鹮妈妈正在呵护孵化成功的“鹮宝宝” 供图 崀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
据悉,此次成功孵化的朱鹮宝宝出生在一株视野开阔、枝叶稀疏的高大松树顶端,为朱鹮08G雄鸟和朱鹮19G雌鸟所产。孵蛋和育雏期间,雄鸟、雌鸟分工明确,轮流负责孵化、搭巢和捕食等。工作人员也通过专业设备24小时远程监测孵化情况和巢穴状况,并定时抛撒泥鳅补充食物来源,为朱鹮繁殖哺育护航。目前幼鸟进食主动,状态良好。
此次朱鹮第三代的第一只宝宝成功孵化,彰显了崀山风景名胜区“全民公益性理念”的深入人心,为新宁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探索出了一条生态文明、地域文化与景村融合的发展之路。(文 鄢跃斌 赵佳健 伍锴)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