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池州优化全域旅游布局 把生态宝藏变为产业富矿
2025-04-18 09:59:18来源:安徽日报编辑:李念念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池州优化全域旅游布局,做大做强绿色产业,把生态宝藏变为产业富矿——“千载诗城”的好山好水好“钱景”

  仲春时节,石台县仙寓镇大山村的林间步道上,三三两两的游人正在惬意地拍照打卡,沉醉于这片天然氧吧。“我和朋友慕名而来。”近日,在大山村康养的徐州市游客陈冉对记者说,置身秀色山水间,品尝山泉水冲泡的新茶,别有一番滋味。

  池州市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推进生态、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提升全域旅游品质,做好“旅游+”和“+旅游”文章,不断拓宽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

  文旅创新促就遍野“繁花”

  “一池山水,千载诗城。”池州素有“千载诗人地”之称,李白、杜牧、苏轼等文人墨客曾在此留下名篇佳作。

  到青山绿水间散散心,去天然氧吧“吸吸氧”……今天的池州,因深厚的文化底蕴、宜人的生态环境,正成为长三角地区游客“走一走”“留下来”的新选择。

  近年来,池州市在着力把好山好水保护好的同时,统筹山水人文资源,因地制宜创新旅游业态,丰富优质旅游供给,促进旅游消费扩大和旅游业提质升级。

  清明午后,暖阳初现,在九华天池景区,春水倒映青山,山花点缀其间。暮色渐合,山脚下的“傩仙镇”,铜锣声过后,铁花飞溅,独具特色的傩戏表演开始……

  “没想到非遗表演如此美轮美奂,既有传统仪式感,又有现代视听冲击。”浙江游客江凤香身着汉服,正在以表演场景为背景录制短视频。

  今年一季度,九华天池景区接待游客3.64万人次,不少人专为观看夜景演出而来。近年来,池州以九华山风景区为核心,沿着秋浦河百里画廊,推动一批透着“新味”的文旅产业落地,打造精品民宿、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体育赛事等旅游业态供游客选择。今年清明假期,该市45家A级以上景区累计接待游客40.79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737.07万元;过夜游客11.76万人次,同比增长68%。

  3月27日,池州、安庆两市签署文旅合作协议,围绕文旅优惠、宣传推广、线路产品、场景业态等十大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共绘文旅发展新图景。

  池州还积极发展健康医疗养老产业,全力打造长三角重要休闲康养地,实现绿水青山映“夕阳”。

  生态宝藏转为生金“富矿”

  春风轻拂,池州群山间,62万亩翠竹拔节而上,生机勃勃。

  4月11日,贵池区梅街镇毛竹加工基地一派繁忙景象,初加工后的毛竹正装车运往安徽鸿叶集团生态竹纤维科技有限公司,进行深加工。如今,基地所在的村里建起2座竹材料生产加工厂,每年能消化3500吨毛竹。

  目前,池州已建成20个定向竹片厂,竹片定向年供应能力超10万吨,每吨售价达800元,有效提升林农收益。

  近年来,池州积极践行“两山”理念,抢抓“以竹代塑”风口,强化竹产业核心技术攻关,创新推出一系列“以竹代塑”新产品。

  “公司竹吸管年产量达20亿支,畅销全球。去年实现产值10.2亿元人民币,自营出口额6000万美元。”鸿叶集团董事长殷明亮告诉记者。

  去年,池州市竹产业产值突破30亿元,同比增长26%,成功入选首批省级“以竹代塑”应用推广试点城市。

  忙生产、赶订单、拓市场……今年以来,石台县各大硒泉饮用水企业,到处是繁忙的生产场景。“正在赶制8万箱富硒饮用水订单,发往江苏省张家港市。”在位于石台县七都镇葛山村的安徽澳洋大岭峡谷饮料有限公司,生产基地负责人陶裕新告诉记者。

  近年来,石台县立足“硒”资源,将生态宝藏转化为产业“富矿”。截至目前,全县已注册登记硒泉企业14家,其中11家投入生产运营。去年,全县硒泉产业综合产值达1.48亿元,同比增长20.3%。

  向新而行推动绿色“蝶变”

  雨打江南树,一夜花开无数。

  在2025徽商大会徽商回归项目集中签约仪式上,总投资34亿元的碳一新能源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万吨新型硅碳负极生产基地项目、总投资20亿元的安徽钜友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轻量化一体化相关零部件生产项目成功签约,双双落户皖江江南新兴产业集中区。

  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是池州聚力发展的九大新兴产业之一。近年来,该市聚焦新能源、高效节能、先进环保等重点板块,抢占绿色产业“新赛道”,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新优势。

  在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安徽科居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对一批刚加工完成的木塑材料进行分装打包,准备发往海外市场。“去年,企业积极参加国外展会,获得快速发展。特别是在中东市场,有比较大的材料优势。”该公司市场综合部负责人马叶娟告诉记者,公司生产的防水防霉、无醛环保新型环保建材,打造的具有科居特色的系列产品,远销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池州创新招引“打法”,推动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延链强链。2024年,该市新引进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亿元以上项目32个,总投资221.84亿元;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家、省级以上创新平台5个、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团队4个,涉及锂电池综合回收利用技术、氢氧电池开发等多个领域。新型研发机构和重大创新载体不断涌现,为池州新能源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能。(文 徐建 倪讴)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