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蚌埠市五河县小溪镇,沿104国道行至五河县大巩山西麓,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徐徐展开——这里便是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小溪镇硖石村。千里淮河在此蜿蜒而过,滋养着这片肥沃的土地,孕育出独特的田园风光。
如今的硖石村,拥有丘陵起伏、错落有致的自然景观,展现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的蓬勃气象。漫步村中,白墙黛瓦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五小园”里绿意盎然。整洁的村道两旁花木扶疏,新建的文化广场上,村民们或健身锻炼,或闲话家常,处处洋溢着幸福祥和的氛围。这般景象,让人难以想象硖石村几年前还是“脏乱差”的形象。
“以前村里道路坑坑洼洼,垃圾随处可见,这两年变化真是太大了!”正在自家庭院侍弄花草的王大娘感慨万千。
这样的蝶变,源于硖石村近年来大力推进的美丽乡村建设。该村下辖3个自然村,共有2353人,耕地面积4626亩,自启动美丽乡村建设以来,硖石村以整治“脏乱差”为突破口,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持续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统筹推进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使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2021年省级美丽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更为村庄发展注入了新动能——马塘景观、农耕文化园、党建文化长廊等一批景观节点相继建成,让硖石村一跃成为远近闻名的美丽乡村示范村。如今,全村绿化覆盖率超过40%,村民对环境的满意度大幅提升。
乡村振兴,产业是关键。硖石村立足丘陵地带特色,依托小白沙花生、黑豆等优质农产品,积极对接小溪镇工业园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延伸农产品加工产业链,培育“三品一标”优质品牌。“我们还积极组织村民到园区就业,人均月增收约3500元。”村党总支书记陈礼介绍,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8.63万元,实现了跨越式增长。
物质生活改善的同时,硖石村还注重精神文化建设。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平台,村里实现了文化阵地全覆盖,定期开展文艺汇演,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通过将村规民约融入“文化润心”行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乡贤典范”“好人评选”等活动,用身边榜样教育群众。“美丽庭院”“文明家庭”等文明创建活动,让文明新风吹遍每个角落。
“村民的期盼就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陈礼书记的话语道出了硖石村振兴的秘诀。从环境整治到产业兴旺,从物质富足到精神充实,这个淮河岸边的村庄正书写着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文 董顺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