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深入开展‘六个行动’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节水行动”专场获悉,2025年一季度,内蒙古194.29万亩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已开工,开工率97%;127万亩改造提升高效节水工程已开工,开工率85%;重点实施的22个节水技术改造项目已开工12个,重点实施的27个矿井水综合利用项目已开工3个,20个火电厂节水改造项目已开工8个。内蒙古以节水扩大发展空间,全面打响节水攻坚战。
2025年,内蒙古将节水行动纳入“六个行动”重大部署,把节水作为事关发展全局的重要工作,摆在治水管水空前重要的位置。2月15日,正式印发《内蒙古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节水行动“量体裁衣”,构建“目标—任务—保障”三位一体实施框架,涉及9个方面30项具体举措。
根据《内蒙古自治区节水行动实施方案》,2025年,内蒙古用水总量控制在196.3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2%以上;农业新增节水能力2.7亿立方米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9以上;工业万元增加值用水量较2020年下降13%以上;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再生水利用率达到48%以上;非常规水源利用量达到7.68亿立方米以上。
内蒙古节水行动聚焦“管、节、治、增、活”5大重点任务。“管”,通过分行业、分盟市确定节水指标与目标,并将节水目标任务分解到旗县,持续完善取用水监测计量体系,严格项目审批。“节”,农业上抓好节水灌溉工程建设、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河套灌区秋浇耗水量严格控制在10亿立方米以内;工业上实施高耗水行业节水技术改造;城乡更新改造老旧供水管网、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2025年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5%;生态上以水定绿发展节水林草、园林绿化优先使用再生水。“治”,持续治理地下水超采区,推进西辽河流域和鄂尔多斯台地等重点区域超载综合治理,2025年底实现压减超采水量3.3亿立方米以上。“增”,用好再生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提升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质,拓宽再生水利用渠道,2025年底实现黄河流域再生水利用率达60%以上、全区矿井水综合利用率达60%以上。“活”,推动用水权市场化交易,加强节水科技创新研发等。
节水行动见行见效。2025年一季度,内蒙古12个盟市均制定印发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农牧、工信、能源、住建部门也制定印发行动专项方案;开展城镇节水专项体检,并对农村牧区集中供水工程计量设施安装项目及安装数量进行全面摸排;批复“三北”工程六期规划(2021-2023)水资源论证,指导各地围绕以水定绿推广使用抗旱造林技术;推进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安排中央水利发展资金3751万元支持包头市推进再生水利用配置工程建设、7633万元用于全区取水计量监测体系建设,吸引14.3亿元社会资本投入节水改造;跨盟市水权转让二期工程首批节水量5300万立方米完成核验认定。(记者 张慧玲 韩雪茹 李永桃)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