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湖南桂东桥头乡以 “两叶一竹” 破题 “烹”出亿元产业
2025-04-25 19:09:31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媛责编:尹红燕

  在湘赣边界的青山绿水间,湖南桂东县桥头乡深挖“两叶一竹”(茶叶、粽叶、楠竹)生态价值,积极探索客家美食的千年传承与现代产业的创新碰撞,将传统食材与现代文旅融合发展,撬动乡村振兴新动能,不仅让客家味道香飘四海,更书写了一部以美食赋能乡村发展的生动篇章。

  “米粉”为媒,解锁客家美食多元表达

  作为客家饮食文化的核心载体,米粉在桥头乡被赋予了无限可能。当地以优质大米为原料,结合“两叶一竹”的特色辅料,研发出一系列兼具传统风味与现代创意的美食。

  “粽香米粉鹅”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这道菜以本地新鲜米粉与秘制黄油为底,用粽叶捆扎蒸制,粽叶的清香与米粉的柔滑相得益彰,成为游客必点的招牌菜。而将生态红茶融入糯米与米粉的“茶香粽”,2024年销量突破23万只,成为爆款单品,带动相关特产销售额突破680万元。

  米粄、米酒浸坛等传统小吃,也借着“游在桂东·吃在桥头”的东风重焕生机。在2024年的客家文化美食节上,长命粓、玲珑茶酒等融合茶、竹元素的创新美食纷纷亮相,吸引了湘赣两省超10万人次前来品尝,直接拉动农特产品销售1380万元。米粉的百变形态,既保留了客家人对食材的珍视,也彰显了传统工艺的现代生命力。

湖南桂东桥头乡以 “两叶一竹” 破题,烹出亿元美食经济_fororder_图片8

“游在桂东 吃在桥头”美食节上展示的米粉粘“一切”部分产品 供图 桂东县委宣传部

  产业筑基,构建生态食材全链体系

  桥头乡的“舌尖密码”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全乡构建了“春茶、夏粽、秋竹、冬笋”的四季产业格局,拥有3.2万亩茶园、1.2万亩粽叶基地和2万亩楠竹林,从源头保障了食材的品质与供应,形成从种植、加工到销售的完整链条。

  在食材供应端,粽叶种植利用屋边、林边等闲置土地,实现“荒地变绿地”,每亩纯收入达3000元,成为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50余家茶企、10家粽叶加工厂和4家竹笋加工厂,带动4000余人家门口就业,让村民“四季有事做、季季可增收”。

  而楠竹产业则通过竹编工艺品、竹炭等多元化开发,产品远销欧洲和韩国,年产值超亿元,漫山翠竹成了“绿色银行”。这种“一产夯实、二产延伸、三产融合”的模式,为美食经济筑牢根基,提供源源不断的稳定支撑。

  农旅融合,打造山野村厨烩就客家美食

  美食与文旅的深度融合,是桥头乡突围的关键,连续举办两届客家美食文化节,让“游在桂东,吃在桥头”的品牌效应日益凸显。游客不仅能体验采茶、制粽等非遗技艺,还能在“桥头客家一桌菜”中品味融合七大系列的美食盛宴。2024年,全乡餐饮营收同比增长52%,节假日餐位需提前预订成为常态。

湖南桂东桥头乡以 “两叶一竹” 破题,烹出亿元美食经济_fororder_图片10

美食摊展示 供图 桂东县委宣传部

  美食也成为返乡创业的“催化剂”。

  尚义村村民林文平敏锐捕捉商机,将客家粽子与生态红茶结合,成功打造年销23万只的“茶香粽”,并带动50余种特产组成“湘桥青”品牌,开启创业致富新征程。民顺餐馆老板郭旭兵则通过升级厨房设备,将客家酥肉、粽香米粉鹅打造成网红菜品,吸引湘赣游客慕名而来。美食不仅成为文化符号,更成为连接城乡、激活消费的纽带。

  创新驱动,推动传统技艺转型现代非遗

  桥头乡深知,唯有创新才能让传统美食行稳致远。一方面,当地推动百年客家美食“长命粓”申遗,启动70名“乡村美食匠人”培育计划,确保手工技艺代代相传。另一方面,借助新媒体力量,《桥头客家味道》系列短视频通过三维IP矩阵,将灶台间的烟火气转化为流量密码。

  在科技赋能上,茶企引入机械化生产提升效率,同时保留“江师傅手工茶”“蓝老爹畲家茶”等非遗品牌,实现传统与现代的平衡。这种“守正创新”的策略,既守护了文化根脉,又打开了市场空间。

  从一碗米粉到一桌盛宴,桂东县桥头乡用美食诠释了乡村振兴的深层逻辑——以文化为魂、产业为基、创新为翼,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优势,驱动桥头乡客家美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文 郭建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