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800多件展出作品都有“身份证”,内蒙古优质文艺版权资源转化创享展开展
4月25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局、内蒙古文联主办的“北疆文蕴 版权绽彩”内蒙古优质文艺版权资源转化创享展在内蒙古美术馆开展,将持续到5月5日。
此次展览全方位展示内蒙古文联系统版权转化的创新实践与丰硕成果,汇聚民间文艺、美术、音乐等多个艺术门类的800多件作品。与以往展览不同的是,此次参展作品旁都立着一张《作品登记证书》,这张“身份证”上面写有作品名称和类型、著作权人等详细信息。参展作者、计氏羊皮画传承人吴全永说:“此次我们带来的《吉马》《鄂尔多斯新娘》《一鹿平安》等羊皮画作品,都进行了国家版权或是自治区版权登记。有了版权的保驾护航,我们这些作品成为了内蒙古伴手礼,对作品创作、推广以及参赛都非常重要,大家对我们的作品也更加认可。”
版权是重要的知识产权,是促进文化繁荣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动力。长期以来,在内蒙古自治区版权局指导下,内蒙古文联对依法维护文艺工作者合法权益,特别是保护文艺工作者的知识产权高度重视,2022年成立权益保护办公室以来,累计登记作品万余件。
当日,在内蒙古美术馆召开了全区文联系统版权工作推进会,内蒙古摄影家协会、呼和浩特市文联、乌审旗文联以及文艺家代表等围绕做好版权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记者 马芳)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