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蚌埠市五河县东刘集镇:三庄新韵 五“和”共美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2025-05-15 14:21:1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赵春晓责编:赵滢溪

  走进五河县东刘集镇三庄中心村,沥青路如经纬交织,串联起错落的民居。青砖垒砌的农耕文化墙上,老石磨盘与陶罐花坛镌刻着乡愁的时光密码,手持“积分存折”的村民在超市有序兑换生活用品……这幅生机勃勃的乡村图景,正是三庄村以和美乡村建设为抓手,打造生态和居、文化和盛、产业和兴、人才和聚、治理和谐“五和”共美的生动实践。

  抬头是画,入目皆景的“宜居新韵”

  “以前雨天两脚泥,如今沥青路通到家门口,太阳能路灯照亮门前路,这日子越过越敞亮!”村民张大爷感慨说。三庄中心村累计硬化道路5.2公里,安装智慧路灯160盏,铺设雨污管网4.8公里,实现全域分流。更让村民惊喜的是,通过小微水体治理工程,3条臭水沟蝶变为生态塘,闲置地块“变身”为4个特色角园,成为茶余饭后的休闲打卡地。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三庄图片2

闲置地块改造角园

  文脉铸魂,旧物唤新的“乡土记忆”

  漫步村中,处处可见“变废为美”的巧思,老屋拆下的青砖砌成镂空景墙,磨盘石碾组成农耕文化广场,废弃陶罐改造成小矮墙……“我们专门成立‘老物件收集队’,把拆迁留下的砖瓦木料用于景观建设,既节省成本又留住乡愁。”村支书介绍说。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三庄图片3

乡土材料改造成小矮墙

  产业赋能,兴牧兴农的“共富三庄”

  镇政府、村委会通过“财政投入、群众分红”的办法引入五河兴牧家庭农场,村民通过入股、务工、流转土地等方式参与到瘦肉猪产业中,累计带动百余位村民增收。农场积极探索养殖业与和美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合,引入粪污综合利用技术,形成沼气发电用于养猪场的生产、生活,沼渣和沼液生产有机肥供农户种田,而农作物秸秆又作为主要饲料回收利用,供应肉猪养殖,成功构建起“养殖-沼气-种植”的绿色循环产业链。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三庄图片1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机制护航,积分提效的“善治新风”

  “房前屋后打扫干净就能攒分,红榜家庭还能优先评优!”在村积分超市,王大姐用15个积分兑换了洗衣液。该村创新“基础分+奖励分+负面扣分”考评体系,将环境卫生、移风易俗等纳入管理,配套“改厕管护站24小时服务+粪污清掏市场化运营”机制,确保基础设施“建得好、用得住”。如今,村民争当“卫生示范户”。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三庄图片4

积分兑换活动现场

  从“环境美”到“发展美”,从“一时美”到“长久美”,三庄中心村正以“五和共美”的生动实践,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正如镇党委书记所言:“我们既要留住‘绿树村边合’的田园风光,更要创造‘产业兴、百姓富’的美好生活,让和美乡村建设成果真正惠及每位村民!”(文/图 王宸臣)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