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呼伦贝尔铁腕护绿
2025-05-27 15:05:25来源:草原云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记者5月23日在采访中了解到,今年以来,呼伦贝尔市以高压态势推进毁林毁草毁湿专项整治行动,通过制度创新、科技赋能、执法震慑与生态修复多措并举,为22万平方公里的草原林地湿地构筑起立体化保护网。

呼伦贝尔铁腕护绿_fororder_26b66e91678348f291e28ad25db9bda7

呼伦贝尔大草原莫尔格勒河

  呼伦贝尔市强化顶层设计,将高质量保护森林草原湿地生态系统、严厉打击毁林毁草毁湿违法行为作为市委常委会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的重要议题定期研究部署。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专程带队赴鄂伦春自治旗、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重点地区实地调研并指导督办。

  以林长制为抓手,呼伦贝尔坚持“党政同责、全域覆盖”,压实四级林草长责任,让“当一方林长、保一方生态”成为工作常态。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等地通过整合林草、公安、自然资源等部门力量,构建“源头预防—动态巡查—联合惩戒”体系,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专题培训,提升执法人员专业化水平。该旗宝山镇等乡镇创新推出“领导干部—管护员”四级责任体系,24小时专班巡护和田间驻守,实现重点地块监管全覆盖。

呼伦贝尔铁腕护绿_fororder_d42eeae1c887435582b62f7b99d00377

执法人员开展草原过牧执法检查

  针对生态违法行为隐蔽性强、取证难问题,呼伦贝尔市构建起“天空看、地面查”立体监测网络,运用无人机定时巡航,识别违法活动,部分地区通过遥感影像比对,精准锁定违规开垦地块,为案件侦破提供铁证。呼伦贝尔重拳执法,今年以来全市毁林毁草毁湿行政立案640起,查处人员314名,移交公安机关涉嫌刑事案件63起。

  为强化警示教育,呼伦贝尔市今年分批次曝光了毁林毁草典型案件。首批通报的5起案例中,扎兰屯市孙某某等违法者通过遥感影像对比现形,其2019—2023年间的毁林行为被追溯处罚,彰显了“历史问题不放过”的执法决心。

  呼伦贝尔市各地创新执法,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宝山镇通过“有奖举报”机制,线上线下同步开展“敲门行动”,发放告知书一万余份,并设立“违法禁耕”警示牌,从源头遏制复垦冲动。全市7414名护林员、731名草管员担任“前哨员”,盯紧盯死易发生违法违规行为的关键区域,对重点地区做到全天24小时看住管好,让违法分子无机可乘。

呼伦贝尔铁腕护绿_fororder_5742252840b9483caf5e91d12af402f5

执法人员开展草原过牧执法检查

  生态治理需“破立并行”。呼伦贝尔市通过实施网格化巡护,严查超载放牧、禁牧区违规行为,同步推进“一地一档”生态修复管理。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对受损湿地开展科学评估,制定个性化复湿方案,确保生态系统功能稳步恢复。

  今年休牧期间,呼伦贝尔市组织专业人员以“四不两直”方式开展巡查检查,巡查结果通过林长办通报各级林长,将解决草原过牧问题与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紧密衔接,引导基层和农牧民科学合理利用草原资源。在“管”的基础上,呼伦贝尔市切实做好“疏”的工作,进一步推动治理草原超载过牧问题,确保草原超载过牧问题得到有效治理。

  从解决草原过牧到推动牧区生产方式系统性变革,从单兵作战到多部门联动,从典型案例曝光到全民共治,呼伦贝尔市正以制度创新与硬核“组合拳”,为生态保护与治理提供可复制的“北疆样本”。(记者 李玉琢 张梁诚 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呼伦贝尔市林草局)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