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千年“魔棍”薪火相传:让世界看见中国曲棍球力量
2025-06-24 18:30:30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乌日娜责编:魏寒冰

  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有一样东西被当地人视为珍宝,它看似普通,实则魅力非凡,这便是被称作“魔棍”的曲棍球杆。所谓“魔棍”,其实是一头直、一头弯曲的木棒,由在莫旗山岭上随处可见的柞树制成。谁能想到,这根简易的木棒,竟与体育项目中的曲棍球结缘。

  曲棍球是一项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运动项目。唐代宫廷盛行的“步打球”运动和辽代契丹人“击鞠”运动,便是现代曲棍球的“前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项运动在我国地区逐渐消失,却在嫩江流域的达斡尔族中得以保留并发展,成为达斡尔族民间广泛流传的传统体育运动。每逢重大节日,民间的曲棍球比赛便热火朝天,人们还会在夜色中打起别具趣味的火球。2006年,达斡尔族传统曲棍球竞技被列入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千年“魔棍”薪火相传:让世界看见中国曲棍球力量

曲棍球少年专注挥杆 摄影 蒋希武

  在莫旗,曲棍球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上至白发苍苍的老人,下至天真无邪的儿童,都能挥杆上阵。说起莫旗曲棍球的发展,就不得不提到一些关键人物。哈森,中国第一位曲棍球女教练,国家级裁判员,她是组建国家第一支曲棍球队的倡导者之一,多次担任国内外赛事裁判员和全国级副裁判长,1986年成为亚洲曲棍球联合会教练委员会委员,获得多项荣誉,将一生奉献给了曲棍球事业。如今81岁的她,依然关注着曲棍球的发展,看到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参与到曲棍球运动中,她倍感欣慰。

  鄂文举也是一位与曲棍球有着不解之缘的人。1976年,年仅8岁的他,因家离训练场近,一有空就去看运动员练球,运动员休息时,他会拿起球杆比划。1988年,他成为宁夏银川曲棍球队的队员,2005年退役后回到家乡任职,2007年担任内蒙古男子曲棍球队领队。当时球队处于新老交替时期,成绩不佳,但他与队员们同甘共苦,经过不懈努力,球队取得了优异成绩:2008年至2017年,内蒙古男曲狂揽全国冠军杯、锦标赛、甲级联赛、年度总冠军等多项桂冠,并在国际赛场首胜韩国队,为中国赢得2018年世界杯入场券。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男子曲棍球亚洲冠军杯赛上,莫旗健儿们延续了辉煌战绩。赛场上,他们凭借精湛的球技和顽强的斗志,在与全国顶尖队伍的激烈对抗中脱颖而出,以出色表现赢得了业界和观众的高度赞誉,再次展现了“曲棍球之乡”的雄厚实力。也正是凭借在曲棍球运动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深厚底蕴,莫旗获得国际曲联颁发的“曲棍球名城”殊荣。这一荣誉不仅是对莫旗多年来深耕曲棍球事业的认可,更标志着莫旗在国际曲棍球版图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如今,莫旗不仅有深厚的曲棍球文化底蕴,还拥有专业的场地设施和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莫旗现有79支青少年曲棍球队伍(男队41支591人,女队38支466人),现注册运动员1120余人,实现学前、小学、初中、高中阶段40所学校全覆盖,为曲棍球运动培养了源源不断的后备人才。2025年,莫旗将再次迎来曲棍球运动的高光时刻。6月19日至27日,2025年全国男子曲棍球锦标赛将在这里举办,来自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吉林、广东、江苏、甘肃、四川共9支队伍将展开激烈角逐;7月20日至8月2日,2025年呼伦贝尔(莫力达瓦)首届男子曲棍球国际邀请赛也将拉开帷幕,中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日本5个国家的6支队伍将同台竞技。这些赛事不仅是体育竞技的舞台,更是莫旗向中国和世界各国曲棍球爱好者展示文化魅力与运动风采的窗口。

千年“魔棍”薪火相传:让世界看见中国曲棍球力量

莫旗曲棍球后备人才学校的小队员们开展曲棍球训练  摄影 郑明

  莫旗,这个因曲棍球而闻名的地方,凭借着对曲棍球的热爱与传承,在历史与现实中与中国曲棍球运动紧密相连。接下来,莫旗曲棍球也将继续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向着更高的目标迈进,续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文 庄福海)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