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清水县白驼镇,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排列,宛如镶嵌在大地上的“银盒子”,里面孕育着村民们的致富希望。这里的蔬菜产业正如火如荼地发展,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力引擎。
在白驼镇林屲村,种植大户景勤学经营的31棚彩椒长势良好。棚内,一株株绿色的辣椒焕发着勃勃生机,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为辣椒苗“绑架”,为即将挂满枝头的彩椒提供支撑。
清水县白驼镇蔬菜大棚
“我2025年种了31棚订单辣椒,品种是彩椒,每棚产量预计4000斤,产值每棚10000多元,目前长势挺好。”景勤学说。订单农业让他没有了销售的后顾之忧,丰收在望的彩椒棚就是他的“聚宝盆”。
辣椒大棚
而在白驼镇姚黄村,种植大户景爱林的蔬菜大棚同样是一派丰收景象。走进西红柿大棚,藤蔓上缀满了圆润饱满的西红柿,红的透亮,宛如一颗颗红灯笼。“我承包了两个蔬菜大棚,种植西红柿1200平方米,已经采摘了一万余斤,2025年价格还可以,批发价1.8元。”景爱林介绍说。
在隔壁的黄瓜大棚里,翠绿的黄瓜藤爬满支架,鲜嫩的黄瓜垂挂其间,带着晶莹的水珠,散发着清新的气息,长势喜人,也已进入采摘期。“黄瓜种植了2000个平方,效益都很好。”景爱林说。
大棚中的辣椒
白驼镇蔬菜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让种植大户收获颇丰,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姚黄村民正在黄瓜大棚里忙碌的打岔、绕架,动作十分娴熟。他说:“我在这个蔬菜大棚打零工,一年能干200天左右,既能就近照顾孩子又能补贴家用。”如今,在白驼镇,像这样在蔬菜大棚务工的村民还有很多,蔬菜产业的发展拓宽了他们的增收渠道,让他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村民采摘西红柿
2025年,白驼镇在白驼河流域种植蔬菜2.9万平方米,有西红柿、黄瓜、订单式彩色辣椒等。白驼镇推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加强农业科学管理,组织农户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提高设施蔬菜综合生产能力,蔬菜亩产5000公斤,亩均净利润2万元,将“大棚经济”效益最大化,为产业振兴注入新动能。
从种植大户的丰收喜悦,到普通村民的幸福笑容,清水县白驼镇的蔬菜大棚里,处处展现着乡村振兴的蓬勃生机。未来,清水县白驼镇将继续做大做强蔬菜产业,让这小小的蔬菜大棚,成为村民们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文/图 赵凯娜)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