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浙江各地打造共富市集品牌:乡下赶集,土味潮味一起“落胃”
最近,舟山市定海区古樟驿共富市集上,一锅地道的黑猪肉包子,刷屏当地社交圈。正宗的本地食材、看得见的制作过程、闻得到的馥郁烟火气,让不少游客驻足埋单。年轻人会再搭上一杯手作咖啡,土味、潮味一起“落胃”。
赶集,这个颇具乡土味的词汇,如今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2025年,浙江印发《关于促进共富市集持续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加快推进共富市集建设,在传统市集发展基础上,更加注重对农村及结对共建地区消费帮扶,更加注重带动重点群体就业创业,更加注重融入传统文化和公益便民服务。
5月1日,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西市街商圈里,青年共富市集里挤满顾客,一派热闹景象。拍友 胡肖飞
这种具有“共富味”“融合味”“烟火味”的新形态市集,正如雨后春笋般在浙江各地生根发芽。
土货潮品,借力出圈
尝一口地道农家味、买一兜新鲜蔬果、沾一身烟火气……古樟驿共富市集的热闹并非凭空而出。市集所在的盐仓街道叉河村不临城、不沿海,周边又有水库保护区,是当地人口中只能发展农业的“深山冷岙”。
两年前,通过“暖岙”文化生态旅游共富工程,定海区用一条“东海百里文廊”乡村文旅游线,串起8个农村镇街的32个村落。古树美景和丰富的农特产,让村里的简餐厅、咖啡吧等业态迅速出圈,小众秘境引来众多游客。
面对流量,办集市,是村民自发的朴素愿望,也是乡村延长游客停留时间、带动消费的考量。双向奔赴,叉河村为村民开辟免费场地,制作统一的摊位和标识,鼓励其自由生长的同时,也做好经营指导、保洁等服务保障。
在临海溪望谷乡村共富市集,当地特色海苔饼、桔柚汁等特产,与潮流、复古风的体验场景,让不少亲子家庭驻足。开办两年来,市集常设助农、创业等共富摊位20多个,累计吸引客流量5.62万余人次。
共富市集的活力,是浙江各地挖掘村社发展新动能的缩影。市集贴近百姓生活,是实现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多跨融合”的重要平台。
放眼全省,乡村共富市集更接地气,可根植地域特色、文旅资源、业态辐射、产业联动等方式,抓住流量,借力出圈;文旅共富市集承接地方文旅资源,将经典非遗、特色文创推到台前;社区共富市集,借助社群力量,将摊位嵌入城市社区,提供便民服务的同时促进灵活就业……这些市集通过为低收入群众和灵活就业人员等群体减免摊位费、带动群众家门口就业、开展公益慈善活动等方式,彰显出浓浓的“共富味”。
孵化品牌,流量变“留量”
行走浙江乡村,记者观察到,共富市集并非单向承接或延伸流量,也能成为创造流量反哺乡村的新窗口。
3月8日,由嵊州市妇联、嵊州市总工会举办的“妈妈的味道”巾帼共富市集在东前街热闹开集。拍友 朱丽亚
统计调查显示,2024年浙江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比上年增长6.9%,八大类消费支出全面增长,消费支出水平位居全国第三。同时,浙江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4.0%,远低于2023年同期。
“这种反差说明,居民的消费潜力和意愿仍在,但场景有所转移。”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经济师李昊认为,市集经济具有独特潜力和价值,共富市集正成为浙江省兼具传统烟火气与现代时尚范的特色消费品牌,是推进共同富裕、提振消费需求的具体实践。
舟山市展茅街道路下徐村的“山海普汇”共富集市的主办方,是村中的“路下市集”共富工坊。“以市集命名的共富工坊很少见,我们就是看中了它对乡村的带动作用。”展茅街道组织委员刘晖说,近年来通过在乡村打造“没有围墙的创业园”,路下徐村相继吸引了185位农创客,建起了50家店铺,办市集是赚吆喝聚人气,给这些藏在村里的宝藏创客一个展示的窗口。
通过“公益+社会”的运营模式,路下市集为村民提供免费摊位基础上,公开招募市场主体设摊运营,增强市集运营可持续性。“乡村咖啡生活周”“萌宠嘉年华”等多样主题,让路下徐村慢慢形成了自己的IP,不仅留下了持续的客源,还让村中的创业生态不断向好。
分散在各村的共富工坊,也借助共富市集的品牌串珠成链。舟山开出了“山海普汇”馆。线下,在城市商圈、码头等地,布局以销售、直播、培训等一体的工坊直营店,并于各个社区巡回举办家门口的共富市集;线上,招募第三方运营平台“兔子市集”,开辟线上专区,上架特色农产品、水产品110款。
加强品牌孵化,浙江各地正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带动性好的共富市集品牌。义乌“大陈小集”在上游统一升级产品标准、包装,使每个村的代表产品上档次、有溢价;杭州上城区“中医药共富市集”汇集宋韵健康管理、非遗梨膏糖等,以“中医药+”模式激活文化IP;常山县挖掘“父亲的水稻田”等特色旅游资源,设置流动共富市集为村内农户提供零成本共富摊位……
搭建平台,持续赋能
市集,如何通过自身生长和政府扶持,办得长久、红火?这是众多共富市集面临的共同问题。
当前,省内不少市集尚处于自发探索阶段,缺乏统一指导和常态化支持。一些山区海岛县,由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限制,以假日经济为主导,淡旺季明显。
为了让共富市集保持蓬勃生命力,多地也在探索一系列长效机制。在义乌李祖村,共富市集跳出了简单的买卖场景。由强村公司携手市场化运营的乡村运营团队,依托“党建引领+政府搭台+村企合作+联农带农”的创新模式,打开了乡村发展、村民增收的新思路。
当地制定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机制。60个常态化摊位中,确保有15个面向村民招标,售卖自家剩余的农土特产品。市集运营团队与周边村社、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富市集休闲体验游与周边景区游览结合,既丰富了游客行程,也为各方带来新收益。
为拓展市集品类、丰富市集“共富半径”,今年来,李祖村推动各地“共富市集”异地联建,借助农创客资源互通、跨区域合作,共同打造特色农产品的展销平台。与衢州合作的“义衢同富 农创有礼”共富市集活动,日均客流突破1万人次。与温州龙港联合推出的“海陆双拼趴”的共富市集,短短2天时间,让瘦肉丸等温州农特产销售额突破10万元。(记者 肖淙文 谢丹颖 钱关键 通讯员 毛燕芳 朱丽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