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合福高铁开通运营十年来,运送旅客超五亿人次——一条“最美高铁” 十年小城逆袭
一列动车组列车行驶在合福高铁安徽段线路上。本报通讯员 黄纲纲 摄/视觉安徽
近日,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村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游玩。本报通讯员 樊成柱 摄/视觉安徽
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正式开通运营。
作为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主要通道之一“京港(台)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福高铁贯穿安徽、江西、福建三省,其中安徽段全长384公里,串联起合肥南、无为、铜陵北、绩溪北、黄山北等11个车站,为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十年来,这条“中国最美高铁”列车已开行近50万列,运行超过1.2亿公里,运送旅客5.46亿人次。近日,安徽省部分媒体赴合肥、芜湖、铜陵、黄山等地进行采访,深入了解高铁时代这些城市是如何成功逆袭的。
运力提升37倍
合身的制服、标志性的笑容……日前,记者见到上铁集团合肥客运段高铁一车队列车长张纯君时,她正一边手拿对讲机跟同事核对旅客的相关信息,一边检查行李架上的行李摆放情况,把微微歪斜的行李箱摆放整齐。
“十年前,我还是一名广播员,那时的我亲身经历了合福高铁首发列车——G2621次列车驶离合肥,那天站台上格外热闹,列车员们精神抖擞地站在车门旁,做好旅客服务工作,旅客们争先恐后地与列车合影,记录下这难忘的一刻。”张纯君告诉记者,让她印象最深刻的是,当列车行至南陵站时,当地人非常热情地跟他们打招呼,欢迎他们常到南陵来玩,那一刻,高铁拉近的不仅是城市与城市间的物理距离,更是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不知不觉间,张纯君与合福高铁已相伴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间,铁路服务从试行刷身份证检票进站到全面推广‘电子客票’、从扫码订餐到‘高铁外卖’品味沿途美食……一切的变化都是为了让大家的出行更省心、更便捷、更舒心。”张纯君说。
其实,变化的不仅有高铁服务,还有高铁路网。10年来,合肥南站的高铁线路从2条逐渐增加至7条,开行列车由建站之初的14趟增加至如今高峰期528趟,运力提升了37倍,其线路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逐步形成了辐射24个省份、20个省会城市,客流由十年前的几千人次,到如今日均到发旅客超10万人次的发展格局。
“作为合福高铁的重要枢纽站点,合肥南站在合福高铁开通后,充分发挥客运枢纽优势,结合客流变化特点,持续优化动车开行方案,加大动车开行频次,新增巢湖东—上海等始发列车,不断满足沿线群众出行需求,让‘随到随走’成为可能。”上铁集团合肥直属站合肥南客运车间主任顾军说,2024年,合肥南站发送旅客超3701万人次,较2015年增长225%。
与此同时,铜陵北站的客流量也发生了变化。上铁集团芜湖车务段铜陵北站站长姚素兵介绍,自2015年6月28日合福高铁开通以来,铜陵北站客流从日均到发4000人次左右,到2019年最高峰日均5200人次以上,最高单日到发1.4万人次。
高铁客流量变化的背后不仅是生产与消费的双向驱动,还是城市承载力提升和经济活力释放的生动写照。“合福高铁的开通促进了区域人才、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加强了城市间的经济联系与相互融合,改善了高铁沿线城镇布局,有效带动了地方文旅发展,对支撑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部地区崛起等国家战略实施发挥了重要作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铁建办副主任付佳佳表示。
争取“从0到1”的突破
近日,走进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非接触式自助借还书机、空中悬浮成像讲台(提词器)、空中成像三维悬浮展示台等一系列的科技产品吸引了大家的关注,让人感到很新奇。
东超科技是全球虚拟现实技术领军企业、元宇宙领域独角兽企业。公司以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技术为主要研发方向,其自主研发的“无介质空中悬浮成像技术”打破国际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将科幻电影场景变成了现实。
“我们的产品应用场景广泛。比如高铁上,我们今年在中车CR450高速动车组上进行了‘非接触式设备’的全气候实车路试,在高寒、湿热、强振动等复杂工况,设备表现稳定、运行零故障,后期完全可以规模化量产。目前,我们正争取在高铁应用场景中实现‘从0到1’的突破。”安徽省东超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永志说。
高铁不但承载着人流和物流,更是推动本地企业加速成长的“快车道”,能有效提升技术合作、项目落地、客户服务和人才交流的效率,为企业打开更广阔的市场。
“高铁的开通运营改善了交通条件和营商环境,有效破解企业发展‘瓶颈’,使无为的产业生态更优化,成功构建了电线电缆、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绿色食品、羽毛羽绒、大数据等现代产业体系。”无为市发展改革委铁路办专职副主任赵淼说,现在,从无为出发,半小时就能到合肥,两个小时就能抵达上海、南京等地。
作为安徽省内唯一的高架式车站,无为站于2015年6月首次迎来动车组列车,其开通初期仅停靠4趟列车,日均发送旅客约2000人次,随着无为市经济的发展,如今,无为站每日停靠车次近30趟,可直达北京、上海、厦门、福州等20余个城市。
“无为站见证了无为人‘走出去’的便捷,也抓住了八方资源‘引进来’的机遇,每一次列车到达和发车不仅是物理空间的位移,更是这座城市与时代同频共振的回响,彰显着蓬勃生命力。”上铁集团合肥直属站无为站站长赵晨说。
变“流量”为“留量”
“十几年前,我来黄山游玩,需要先飞到杭州,再从杭州转乘大巴车过来,别提多折腾了,现在好了,坐高铁就能直通黄山,早上在东莞吃早茶,下午就能到黄山看云海,真的很方便!”一位来自东莞市的游客温女士告诉记者。
从2015年合福高铁开通到2018年12月杭黄高铁通车,再到2024年宣绩、池黄高铁先后开通,黄山也拥有了“米”字形的高铁网络,半天即可穿越大半个中国,真正实现了“千里之行一日还”。
“2024年,黄山北站全年发送旅客超530万人次,日均发送达1.46万人次。今年以来,黄山北站日均发送量已增长至1.72万人次,其中,合福高铁线路客流占比超40%,单日旅客发送量达4.72万人次,再次刷新了纪录。”上铁集团芜湖车务段黄山北站站长姚椿树说。
便捷的交通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客流量,也给中小城市尤其是旅游城市带来了无限可能。
据了解,从黄山到武夷山,包含了2个“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14个5A级景区,19处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区和36处自然保护区,沿线形成了皖赣闽三省最具发展潜力的旅游黄金走廊,推动“高铁+旅游”模式快速发展。
曾经“养在深闺人未识”的传统村落,如今乘“轨”而上,摇身一变成为热门旅游目的地,传统古村落重新“活”了起来。
如何进一步做好“快旅漫游”文章,变“流量”为“留量”?
“我们专门开通了西溪南旅游专运公交,10分钟就能到达,推出‘丰溪摆渡车’,开发‘玩转西溪南’智慧导览小程序,积极引进民宿、咖啡馆等不同业态,丰富游客游玩体验。”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西溪南村党委书记吴志明介绍。
为了让游客深入了解徽州文化,西溪南景区诗莉莉·慰颜府民宿主理人张翠翠还会定期举办制作徽州鱼灯、徽墨酥等活动,同时根据游客的反馈适时调整活动的内容,不断满足顾客的需求。
得益于便捷的交通,西溪南西片的一处秘境——向云端·西西里秘境逐渐进入到大家的视野中。“2024年,我们以中荷‘双村记’为主题,建设‘向云端·西西里秘境’,引入荷兰羊角村元素,打造‘在徽州的欧洲生活’新场景,带动乡村旅游和村民致富增收。”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石桥村党支部书记吴柏枝说。
“米”字形的高铁网络让黄山市更具“国际范儿”。近年来,黄山市徽州区依托高铁的便利,创新推出“西溪南、西递、南溪南”古村落组团,在黄山北站打造“年味会客厅”,通过扮演历史名人、对诗互动、汉服巡游等年轻化形式吸引游客,并将冻米糖、豆干等传统年货创意改造为文创爆款。同时深化“非遗进车厢”活动,徽州鱼灯、徽墨酥等非遗元素登上春运列车,向旅客传播徽文化。
“十年来,我们区文旅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游客量同比增长超50%,旅游收入增长超55%。”黄山市徽州区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桂权说。
值得一提的是,合福高铁的贯通也带动了铜陵文旅产业的发展。十年来,铜陵市年接待游客量从1100万人次增长至超2700万人次,年均增幅达10%,其中高铁带来的客流占比约30%,全市4A级旅游景区新增7家,品牌旅游民宿发展到27家。
“我们策划举办了‘第五届长三角一体化古镇发展大会’等大型活动,直接推动全市旅游收入突破230亿元,较开通前增长近3倍。”铜陵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文庆说,他们还联合黄山、合肥、宣城等城市推出“生态山水”“徽文化”等跨区域精品旅游线路,合作签约旅行社数量增长40%,团队游订单量翻番,推动铜陵经济社会发展。
十载春秋,巨龙驰骋。如今的合福高铁已经深深融入东南大地的血脉,它在拉动了城市经济指标上升的同时,也让人们的生活更加幸福。站在第二个十年的路口,合福高铁将承载着新的梦想与期许,在壮丽山河间继续飞驰向前。(记者 张彩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