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网是城市的“地下血脉”,更是维系民生的“隐形生命线”。近期,蚌埠市五河县以排水管网提质增效项目为突破口,系统推进地下工程建设,用一条条新建管道、一处处精准修复、一项项长效治理,为城市高质量发展与民生福祉提升筑牢坚实根基。
谋定全局,绘制排水升级新蓝图
面对老城区雨污混流、管网老化、内涝频发等顽疾,五河县坚持“规划先行、目标导向”,锚定“雨水入河、污水入厂”核心目标,绘制“城市血管再造方案”。项目规划新建各类管道125.23公里(相当于绕县城7圈),配套建设检查井1690座、雨水篦403个,同步推进4.8公里顶管施工及管线保护工程。这份兼顾当下与长远的规划,不仅聚焦积水内涝、污水溢流等民生痛点,更着力构建支撑城市发展的现代排水体系,让“地下工程”成为保障城市安全的“硬核担当”。
攻坚突破,跑出民生工程加速度
作为重点民生工程,项目自启动便按下“快进键”。施工团队克服老城区地下管线复杂、交通疏导压力大等难题,采取“多点开花、错峰施工”策略,累计建成47个沉井,完成顶管长度1800米,淮河路、中兴路等四条道路明开挖工程圆满收官,过玉带河倒虹吸钢板桩及水泥搅拌桩施工同步推进,为管网在复杂地形下的稳定运行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9000万元。工程推进中,既保进度更重质量,用“加速度”兑现“民生承诺”。
精准修复,筑牢管网运行强支撑
针对管网破损、渗漏、堵塞等“顽疾”,五河县采用先进技术实施精准修复。原位点状固化修复工程完成90%,树根清理、障碍物清除分别完成90%和70%,双胀环修复完成31%,有效提升管网过水能力与使用寿命。同时,截流井建设与小区排水改造同步发力,潼河路、漴河西路等4处截流井土建完工,为雨污分流提供硬件支撑;锦绣兰亭、花园新村等21个小区改造完成,另有6个小区正紧锣密鼓施工,切实解决居民“雨天踩水”痛点。
标本兼治,激活城市生态微循环
通过“排查—检测—设计—施工”全链条治理,五河县实现“治标”与“治本”双提升。一方面,27个小区完成雨污分流改造,污水收集效率提升40%;修复改造三级以上病害管道超10公里,污水渗漏量减少50%;优化污水主干线布局,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提高30%,有效缓解处理负荷;另一方面,建立长效管理机制,从源头根治雨污混接问题。如今,五河县城区一些道路“下雨变河道”的场景成为历史,“水清、路畅、城美”的目标逐步实现,一条条“健康动脉”正为五河的民生幸福注入强劲动能。(文 蒋胜一 葛娴雅)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