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建成1856公里“绿色长城”,内蒙古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合龙
7月6日,在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南缘防沙治沙区,沙海起伏,机械轰鸣,随着治沙工人将最后一个草方格铺设完成,一条全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全线闭合,标志着阿拉善盟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工程全面合龙,创造了该盟40多年防沙治沙的新奇迹。
用无人机从高空俯瞰,这道总长1856公里的防沙阻沙带甚是壮观,犹如一条蜿蜒的“绿色长城”,横卧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边缘,将黄沙牢牢锁住,全面遏制了三大沙漠蔓延汇合“握手”之势。
“沙漠的沙层含水量极低,传统植树种草方式在这里难成活,我们采用扎草方格治沙技术,先稳住流沙,再种植梭梭等耐旱植被进行生物固沙,形成立体治沙的防护体系。”阿拉善右旗林业草原和荒漠防治局林业正高级工程师张有拥告诉记者。
阿拉善盟地处我国西北部,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盘踞于此,总面积达9.47万平方公里,占当地国土面积的35.07%,占内蒙古自治区沙漠总面积的83.04%,是我国荒漠化程度最高、治理难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为有效遏制三大沙漠蔓延汇合,阿拉善盟各族干部群众连续40多年在大漠戈壁植树造林种草,累计防沙治沙近1亿亩。其中2024年,该盟全面推进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和河西走廊—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阻击战,用1年时间完成内蒙古西部荒漠综合治理二期项目两年治理任务,全年完成治沙551.65万亩,在三大沙漠边缘构筑起一道“绿色防线”,形成“合围”之势。
今年,阿拉善盟为了彻底锁住三大沙漠“握手”之势,于2月28日全面吹响了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全面合龙冲锋号。历时近5个月,在全盟干部群众的全力以赴、合力攻坚下,在历年治理基础上,将最后431公里的林草锁边带缺口顺利补齐,如今,一道总长约1856公里的“绿色长城”傲然挺立在祖国北疆。
“此次431公里空白区防沙阻沙带实现三大沙漠锁边合龙,只是沙漠边缘阻击战的阶段性成果,我们要持续巩固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锁边林草带建设,实施生物治沙、工程固沙、林草湿保护修复,保护好公路线、河岸线,为河西走廊、宁夏平原、河套平原提供生态安全保障。”阿拉善盟林业和草原局林草工程师海莲说。(记者 刘宏章 阿拉善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