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安徽:绿色金融激活发展新动能
2025-07-09 10:25:58来源:安徽日报编辑:赵春晓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安徽农信抢抓绿色转型战略机遇,持续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绿色金融激活发展新动能

绿色金融激活发展新动能_fororder_ec9795c0-330b-4b69-863c-c525de40013e
马鞍山农商银行支持的马鞍山中铁水务有限公司绿色项目实景。 王艳 摄

绿色金融激活发展新动能_fororder_14750940-d59d-4c7a-95b9-a326d816c96c
无为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到无为市文翔羽绒制品公司生产车间实地调研。 张园 摄

绿色金融激活发展新动能_fororder_4d4d3e8d-b55c-4f71-90f5-287b7ede1968
天长农商银行工作人员在天长市绿燃秸秆加工有限公司了解企业生产情况。吴飞 摄

  盛夏时节,行走在江淮大地,蚌埠市污水处理技改“换”来城市碧水,无为市环保企业凭“排污权”获得发展新生机,天长市秸秆再生成为绿色循环经济的亮丽名片……一个个生机勃勃的场景背后,涌动着安徽农信倾力浇灌的绿色金融“活水”。

  “双碳”目标引领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作为绿色金融的坚定践行者,安徽农信紧跟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战略机遇,持续加大对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金融支持力度,探索出一条“有规模、有亮点、有特色”的绿色金融发展之路。

  截至2025年5月末,安徽省82家农商银行绿色贷款余额达468.97亿元,较年初增长8.51%,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3.26个百分点。

  优化体制机制

  夯实绿色发展根基

  在蚌埠市淮上区沫河口工业园,一项总投资约2亿元的环保工程——沫河口污水处理厂技改项目正加速推进。先进的“溶气气浮+铁碳微电解+混凝沉淀”工艺,将有效解决高浓度及有毒有害废水处理难题,建成后日处理能力将跃升至5万吨,成为守护淮河生态的一道坚实屏障。

  污水变废为宝,实现华丽转身,离不开金融力量的支持。今年5月,当企业正在为资金周转发愁之时,五河农商银行淮河支行及时伸出了援手。“农商银行主动上门,为我们出谋划策,一个月内就发放了3000万元的‘绿色环保贷’,期限长达8年,帮了我们一个大忙。”蚌埠工投科技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负责人陆波感慨。

  “早在2021年5月,我行就推出‘绿色环保贷’,根据绿色环保低碳类企业实际情况,采用信用、保证、抵押等方式发放贷款。”五河农商银行行长张斌介绍,考虑绿色环保低碳类企业融资需求大、投资周期长,“绿色环保贷”的授信金额最高可达5000万元,贷款期限最长可达10年,同时给予下降15个基点的利率优惠。

  不仅如此,五河农商银行还积极打造绿色金融专营机构,将淮河支行设立为“绿色金融特色支行”,并结合专属信贷产品,建立健全授信审批流程管理,形成区别于其他分支机构的机制体制。

  “成为特色支行意味着更专业的团队、更聚焦的资源、更灵活的机制。”五河农商银行淮河支行行长徐金金说。在他的带领下,支行10名客户经理立足蚌埠市淮上区的工业园,聚焦产业升级、低碳转型、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和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各类客户需求,开展“清单式管理、常态化走访”。

  “目前,我们已筛选出14个重点绿色项目,涉及9家企业,实现了名单内企业的全覆盖走访。”徐金金表示,“目前已经成功对接其中7家企业,尽全力满足其金融需求。”

  有了特色支行的带动引领,五河农商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增长迅速。到今年5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超5.69亿元,较年初增加1.07亿元,增幅达23.14%。其中,淮河支行一家占比就达44.6%。

  五河农商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实践,是安徽农信聚焦全面绿色低碳转型、书写绿色金融生动故事的一个缩影。

  今年3月,安徽省农信社聚焦做好绿色金融大文章,研究印发全系统绿色金融指导意见,从工作目标、具体措施和组织保障等方面,引领安徽省农商银行建立完善符合“双碳”目标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助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

  ——制定绿色发展战略。各农商银行总行负责确定绿色金融发展战略,指定或成立专门委员会负责绿色金融工作,围绕工作目标建立机制流程、明确职责权限,开展内部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价。

  ——推进专营机构建设。鼓励各农商银行通过设立绿色支行或者成立绿色金融事业部,进一步提升专业服务能力,同时在资源配置、创新产品试点、审批权限、考核激励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培育,定期组织绿色金融业务培训,研究绿色信贷审贷标准和风控模式,积极做好绿色信贷培训工作,切实提高绿色信贷营销拓展和“三查”专业能力。

  ——完善内控管理体系。将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要求纳入管理流程和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ESG风险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同时进行分类管理与动态评估。

  制度机制之下,安徽省农商银行积极行动,对照央行年初发布的《绿色金融支持项目目录(试行)》,全面对接目录内各类市场主体,持续加大对绿色产业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推动农信业务含“绿”量不断提升。

  “我们将继续发挥省级大平台作用,强化与财政、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利、文旅等部门政策协同,推动建立绿色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白名单’信息共享和定期推送机制,精准对接地方绿色低碳转型资金需求,努力提高绿色金融服务便利性、可得性、满意度。”省农信社党委书记、理事长叶红云表示。

  眼下,一张覆盖绿色农业、低碳制造、清洁能源、城乡绿色建筑、高碳转型等重点领域的农信特色绿色金融服务网,正在江淮大地加速织就。

  创新产品服务

  助力绿色产业发展

  6月20日,记者走进天长市绿燃秸秆加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粉碎机正欢快地“吞”进成堆秸秆,“吐”出高附加值生物质颗粒——这些曾经的农业废弃物,经过绿色加工身价暴涨30倍,变身为炙手可热的可再生资源。

  “一路走来,最感谢的还是农商银行的全力扶持!”企业负责人张志兵感慨道。三年前项目筹备阶段,天长农商银行绿色金融团队就主动上门,量身定制服务方案,仅用3天发放100万元信用贷款。

  今年,该企业计划扩建生产线。然而设备增加、原材料购置,一下子让流动资金变得捉襟见肘。为此,天长农商银行再次开启绿色通道,两天内追加150万元贷款。

  “农商银行为我们建立了‘碳账户’,凭这个账户就能获得贷款还能享受利率优惠,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张志兵表示,在农商银行的支持下,公司的绿色生产项目融资成本直降两成。

  记者了解到,上述“碳账户”是存储企业碳排放量的账户,是对企业碳表现进行采集、核算和评价的载体。农商银行建立“碳账户”,可将企业的碳减排行为数字化、资产化,为绿色优质客户提供差异化绿色金融服务。

  “依托滁州市气候投融资支持平台提供的数据支撑,我们为企业建立了统一的‘碳账户’,把看不见的碳排放变成可量化、可用的‘碳资产’,从而破解了企业绿色转型融资难问题。”天长农商银行副行长李满彦表示,到今年5月末,该行建立“碳账户”81户,其中2025年新增“碳账户”31户。

  “碳账户”特色服务之外,全省各地农商银行还充分利用自身决策链短、机制灵活的优势,立足本地实际和企业需求,不断拓展各类绿色主体融资渠道。

  在无为市文翔羽绒制品公司生产车间,记者看到工人们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紧张有序地赶制订单。

  “感谢农商银行的主动创新,我们账面上‘沉睡’的排污权指标,才变成了扩大生产的‘活钱’!”提起不久前到账的300万元贷款,该公司董事长俞能文说。

  今年2月,无为农商银行在“千企万户大走访”中了解到,该公司面临资金短缺而又缺乏抵押担保的难题。得知文翔羽绒持有芜湖市生态环境局颁发的“排污许可证”,拥有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剩余限排指标后,农商银行迅速打开了“解题”思路。

  对此,该行迅速与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对接,开辟绿色通道,量身定制登记备案方案。在监管机构指导下,通过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快速完成了排污权及设备抵质押登记。最终农商银行仅用3个工作日,就完成了排污权质押贷款从申请到放款全流程。

  如今放眼江淮大地,从面向分布式光伏设备的“光伏贷”,到扶持绿色文旅产业的“民宿贷”;从针对废水回用改造的“节水贷”,到支持企业技术革新的“绿税贷”;从帮助出租车“气改电”的“的士贷”,到面向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绿源贷”……安徽农信不断引导金融资源向绿色、低碳、可持续方向倾斜,在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方面,始终走在全省金融机构前列。

  与此同时,安徽省农信社还持续强化与监管部门对接,推动更多农商银行纳入年度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对象名单,争取更多优惠政策,全力为客户提供更便捷、更实惠的综合金融服务。

  “下一步,我们将探索推广‘供应链金融+绿色金融’融合模式,向链上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信贷资金,将绿色金融的目标客群从大型企业逐渐下沉至多数市场主体,推动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融合发展。”叶红云表示。

  倡导环保理念

  推进绿色低碳运营

  “以前电脑常开一整天,现在随手关机成了肌肉记忆。你看,手册上‘办公室节能’第一条就是减少待机耗能。”马鞍山农商银行合规部总经理王艳翻开《员工绿色行为手册》,指着手册第一页笑着说。

  作为安徽省首批“持证绿金师”,王艳这一年的工作生活发生了一些细微改变:减少垃圾袋的使用,纸质材料打印量减少60%,连出差都养成了自带洗漱用品的习惯。

  转变的背后,正是马鞍山农商银行多年践行绿色文化建设的努力。2018年,该行在编制手册时发动全员献策,最终将16个方面共72条低碳行为细化为可量化指标。令王艳意外的是,这些改变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绿色积分不仅兑换了绿色礼品,更帮助客户获得了利率优惠。“现在给客户做‘碳诊断’时,自己践行绿色低碳的经历就是最有说服力的案例。”王艳说。

  而在农商银行各个营业网点,城乡客户也体验到了低碳带来的好处。“如今在农商银行柜台办理业务非常简单,再也不用填写繁琐的纸质单据,也不用担心写错后需要重新填写,只要在电子屏上签名确认就行,方便又快捷!”6月30日,前来长丰农商银行城东支行营业厅办理业务的客户王先生赞扬地说。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推动柜面登记簿电子化建设,实现申请书、协议书、承诺书等柜面凭证无纸化,为客户提供更轻盈、更高效、更安全的服务体验。”省农信社运行管理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到今年5月末,全系统柜面无纸化已覆盖超2900个网点,基本实现网点全覆盖。档案电子化范围,已从柜面电子凭证扩展至智能柜电子凭证以及信贷业务影像。

  作为全国较早推进绿色转型的中小银行,马鞍山农商银行一直致力培育低碳生产生活方式,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其总部大楼获IFC EDGE认证,光伏电站年发电7.2万千瓦时;“共建林”种植近万棵树木,编制《员工绿色行为手册》,培育低碳文化;全行电动车普及率超50%,绿色办公累计节约用电52.41万千瓦时;开展绿色认证培训,562名“持证绿金师”建强复合型人才队伍……绿色发展理念早已融入自身发展血脉,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马鞍山经验”。

  近年来,安徽省农信社始终践行环保理念,全面推广绿色低碳运营模式,将其作为推进农商银行稳健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融入经营管理的各方面、各环节。

  ——优化绿色服务渠道。全面强化手机银行、微信银行、网上银行等绿色服务渠道的优化、完善、推广与应用,持续提升绿色金融服务覆盖面。到今年5月末,全系统电子银行交易替代率达到99.35%,较年初增加0.36个百分点。

  ——推广绿色低碳运营。通过建章立制常态化开展绿色低碳运营,规范经营行为,逐步实行绿色办公、绿色运营、绿色采购、绿色出行、“光盘”行动等,切实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渐进有序减少“碳足迹”。

  ——开展绿色主题宣传。结合客户大走访,推动绿色金融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进商圈。引导农商银行在营业网点设置绿色金融宣传专区,开展绿色金融知识宣传活动,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绿色金融理念。

  辛勤耕耘,终有收获。日前,在由人民银行安徽省分行、省委金融委办公室联合主办的“安徽省绿色金融优秀案例竞赛”中,合肥科技、马鞍山等20家农商银行获绿色金融产品类优秀案例,阜阳颍淮、蚌埠等7家农商银行获绿色金融治理类优秀案例,安徽农信系统绿色金融改革创新成果得到充分认可。

  “我们将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经营发展和企业文化中,进一步增强数字化、集约化服务和管理能力,优化完善有关制度机制,探索建立更加高效、更加低碳的具有农信特色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叶红云表示。(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李晓磊)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