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湖南省耒阳市新市镇绿联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自走式秸秆捡拾机开足马力,在刚收割完的早稻田里忙碌地穿梭着。伴随着机器的轰隆声,散落在地上的稻草迅速被打捆机吸入,经过旋转、压缩、捆绑等环节,最后变成变成一捆捆方正的“秸秆包”。
自走式秸秆捡拾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作业 供图 耒阳市委宣传部
随着秸秆资源化利用不断推进,这根过去“不敢烧”的农田废料,如今成了养殖市场眼中的“香饽饽”。
“这几年秸秆价格高,牛羊养殖场老板直接到田边装车,每吨能卖600元,加工压缩后更是能卖到1000元以上,不愁销路。”绿联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秸秆产业化利用大户曹利古说,仅去年,他靠秸秆加工和销售就增收超过100万元。
耒阳市是农业大市,秸秆年产生量超40万吨。近年来,耒阳市将秸秆产业化利用纳入绿色农业重点项目,全力推广“打捆离田、集中加工、就地利用”的利用模式,扶持回收加工主体发展壮大。
2023年起,耒阳市成功入选中央财政支持的秸秆综合利用重点县,新增产业化利用主体13家,新增作业设备30余台,秸秆产业链条不断拉长。
村民正将打包好的秸秆装运上车 供图 耒阳市委宣传部
绿联合作社便是其中典型代表。该社集秸秆回收、加工、销售为一体,打造了完整的“种植+收储+加工+销售”产业闭环,年处理秸秆1万余吨,加工后的饲料产品远销广东、广西、江西等地。
“秸秆不仅能卖钱,更能养牛,牛粪还田又能养地。”曹利古说,合作社现有肉牛存栏超400头,实现“草—畜—肥”循环,真正把秸秆从田里用回田间,变成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的“黄金链”。
新市镇种粮大户李华也尝到了秸秆回收的“甜头”:“以前稻草只当柴火烧,现在一吨都能卖好几百块,去年光靠卖秸秆我就多挣了两万多块,是真正的绿色收入。”
2024年,耒阳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已达38.02万吨,综合利用率达90.21%,走出了一条“变废为宝、生态振兴”的新路径。(文 卢健 梁梓坤)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