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内蒙古味道“鲜”达全国餐桌
2025-07-21 09:34:58来源:内蒙古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原标题:冷链运输范围辐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内蒙古味道“鲜”达全国餐桌

内蒙古味道“鲜”达全国餐桌_fororder_4108687_an_1752561079966_s

兴安盟科尔沁右翼前旗满族屯满族乡农村公路。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供图

内蒙古味道“鲜”达全国餐桌_fororder_4108686_an_1752561019481_s

301国道牙克石至乌奴耳段公路穿越农田与牧区,为沿线群众提供了便捷的运输通道,助力农畜产品快速外销。李大伟 摄

  7月14日清晨,锡林郭勒盟西乌珠穆沁旗的格日乐将6只分割好的乌珠穆沁羊送到草场快递点。几小时后,这批羊肉将踏上冷链专线。“以前只能卖给游客,现在牧场旁有了快递揽收点,我的‘溜达羊’能卖全国了!”格日乐高兴地说。

  此时,在内蒙古西部的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农业经纪人刘超正清点当日收储的羊肉。“几年前我刚从事牛羊肉销售时,还没有这么便捷的物流运输条件,刚开始牛羊肉售卖范围局限在鄂尔多斯市和银川市,现在从牧民家收上来的牛羊肉很快就能运到全国各地,快递成本降低了,销路也更广了。”他说。

  内蒙古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是国家重要的农畜产品生产基地。一方水土养一方“好羊”,从老北京的铜锅涮羊肉,到潮汕的浓汤牛肉火锅,从西北酣畅豪爽的手把肉,到江浙浓油赤酱的红烧羊肉,来自内蒙古的新鲜牛羊肉和奶制品,一直是大家的“心上好”。然而,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在保障羊肉优质品质的同时,也曾给物流运输带来挑战。

  “对于偏远牧区来说,以前收发快递要去百公里开外的旗里,他们想卖牛羊肉,只能坐等客户上门。而且之前牛羊肉销售存在运输时间长、难保鲜等问题,羊肉运到南方城市,容易化冻、变质,退货率高。”刘超说。

  位于黄河“几字弯”顶端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是全国肉羊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有“中国羊都”之称。巴彦淖尔肉羊存栏量和出栏量均居全国第一,是全国唯一可以实现四季出栏的地方。自从冷链专线开通后,巴彦淖尔羊肉坐上全货机飞往了全国。

  到2024年底,内蒙古公路通车总里程22.27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8238公里、农村公路里程18万公里,“四横十二纵”综合交通主骨架建成率达到84.3%,具备条件的嘎查、村皆通硬化路,快递企业进村覆盖率达到97%以上。随着内蒙古的交通网逐渐密集,对外高效连通“大动脉”,对内全面畅通“微循环”,草原与外界的交往有了更便捷的通道。

  结合内蒙古农畜产品产业特色,近年来内蒙古鼓励区内冷链运输企业拓展服务网络,提高冷链干线与支线衔接效率,开展规模化冷链物流干支线运输。这样的物流模式,不仅缩短了送货时间,还能确保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目前,内蒙古冷链运输范围已辐射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开通至河北、北京、江浙沪、广州、深圳、成都、重庆、武汉、长沙等冷链专线。

  为了更快地将商品送达消费者手中,内蒙古充分发挥冷链组合运力优势,采用铁路、公路和航空等多种运力结合的方式,贯通华东、华北、西南等地区重点城市。截至2024年底,全区共有冷链运输企业399家。涌现出“邮牧飞羊”“牛羊鸣天下,顺丰领鲜”“草原有只我的羊”等提供全程冷链物流解决方案的牛羊肉寄递项目,使草原生鲜产品与全国“链”接,走进千家万户。

  2024年6月,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公安厅、邮政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优化城市配送、邮政快递货车通行管理工作的通知》,对整车长度不超过6米、宽度不超过2.2米、高度不超过2.8米的新能源中型厢式货车全天不限行,支持冷链物流发展,进一步放宽对冷藏运输车辆的限制。另外,内蒙古已在28个旗县区开展农村“客货邮”融合业务,累计融合县乡村三级服务站点1000余个,开通农村“客货邮”融合线路260余条,累计运送快递邮件近340万件。

  汽车开到田间地头、草原牧场,不仅锡林郭勒羊肉、科尔沁牛、乌兰察布马铃薯、兴安盟大米、敖汉小米、河套向日葵等内蒙古味道走向了全国,就连草原深处老额吉的冰箱里,也放上了来自泰国的榴莲、海南的去皮椰青。

  当格日乐用手机接单、刘超的冷链车穿越黄河“几字弯”、老额吉的冰箱装满热带水果——冷链物流连通的不仅是牧场与餐桌,更是不同地域人们的共生之路。这条“鲜链”上跃动的,是乡村振兴的脉搏,也是中国流通体系升级的缩影:既让千里之外品味到风吹草低的鲜香,也为草原深处的人们带来了跨越山海的美好享受。(记者 高慧)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