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企业拿起打分表 测评作风见成效
2025-07-28 14:59:35来源:人民网编辑:闫宁钰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安徽举行交流推进会,畅通政企沟通 企业拿起打分表 测评作风见成效(在现场)

  7月22日,大暑节气。安徽大剧院会堂,安徽省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交流推进会现场成了“考场”,800名企业负责人集中对30多个省直部门进行满意度测评。

  安徽最近发布了经济半年报,经济增速高于去年同期,有亮点,也有难点。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安徽开展改进作风、访企入村行动,倾听企业的真实声音,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进一步构建亲清政商关系,以作风之变推动发展实效。

  “十四五”收官在即,上半年干部干得怎么样?下半年怎样继续推进工作、推动发展?安徽举行了这场交流推进会。

  干部干得怎么样,服务对象来评判——

  交流推进会上,8名企业负责人代表逐一登台。

  “省市服务专班提供个性化服务,帮助企业应对多重压力。促使我们厚植家国情怀,以‘人工智能+’赋能全国多个行业。”科大讯飞负责人刘庆峰的话,引来阵阵掌声。

  “政府用心帮助、用力服务,更提振了我们民营企业专心致志干、放心大胆闯的信心。”安徽中鼎负责人夏迎松说。

  “针对企业实际困难,政府支持企业联合上下游科研院所开展储能、氢能等技术攻关,共解难题。”阳光电源负责人曹仁贤说。

  “希望帮助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老问题,多给‘及时雨’,少来‘马后炮’。”“欠账讨不回,企业资金压力大……”“对企业的优惠政策要少一些中转站,尽快直达。”有企业家直言不讳。

  企业代表谈信心、说难题、提建议。合肥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当场表态:要坚持把作风转变从文件要求变为企业真切感受的实效。“从作风上找原因,根治‘急性病’和‘慢性病’。克服畏难情绪,多出硬招实招。”芜湖市委有关负责人说。

  针对企业的急难愁盼,安徽最近出台促进科技型外向型企业高质量发展系列举措,省政府有关负责人当场解读,“真心实意、精准滴灌,务实管用”。

  交流结束后,企业负责人对涉企涉工的30多家省直部门开展满意度测评,问卷是密密麻麻的两页,分为“好”“一般”“不够好”3档。

  企业负责人现场打分,把测评表投进票箱,测评用了20多分钟。面对测评,有的部门干部表情严肃,个别人皱起眉头……

  “随后省委组织部、省纪委监委将运用、监督测评结果,对相关部门负责人,该表扬的表扬,该批评的批评,该调整的调整。”主持人当场“敲打”。

  800人同堂评判,是压力更是动力。“企业负责人集中给省直部门打分,过去很少见。”一名企业负责人说。

  下半年怎样干,还是要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省领导带头访企入村,什么时候来的、去了哪里,事后我才知道。”有市委书记提到。一位省委领导到祁门县等地调研,事先不打招呼,随机选择高速路口下,见到企业、村庄和路边群众就走访。调研到了饭点,就到企业食堂自费打饭,与员工围坐拉家常。

  “现在找领导反映情况,没等我去,他们先上门了。”“党委政府解决问题的速度比我们调试设备还快。”企业一线连连点赞。

  调研时,芜湖一家汽车企业反映“本地物流配套不足、运输成本高”。芜湖市统筹制定“陆水铁”物流解决方案,开辟出海新通道,每年可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近4000万元。

  消除“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在一企一策解难题的同时,安徽省级层面梳理出13类共性问题,市县摸排出一批问题,通过体制机制改革,系统化解决。针对多头执法等问题,安徽全面推行“综合查一次”改革,将122项检查事项整合为24项联查事项。

  干字当头,创优争先。“全省上下一条心、一块干、一起拼。一手抓作风建设、一手抓发展,两手一起抓,以作风建设新成效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安徽省委主要负责同志说。

  察实情、解难题、促发展。截至目前,安徽各级万余名领导干部已走访2.5万多家企业,问题办结率96.6%;暂时解决不了的,也努力做好沟通以及跟进工作。(记者 张志锋)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