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7月31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相关研究成果于7月28日在《自然-可持续性》杂志上发表。
电子废弃物正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其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已引发广泛关注。闭环回收,指的是在回收过程中不损害材料质量的回收技术。这对于减轻严峻的全球环境负担和建立循环材料经济至关重要。
目前,在部分塑料的闭环回收方面已有一些成功尝试,但这些方法存在高能耗或需使用苛刻化学品的问题。相比之下,生物技术凭借其固有的选择性和温和的工作条件等优势,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潜在的替代方案。但设计可闭环生物回收的材料对生物制造、生物解构以及两者之间的兼容性提出了很高要求。
俞书宏团队将发展的“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新兴生物制造策略与特异性的酶降解过程相结合,成功设计并制备出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复合介电薄膜。
专家认为该材料在可持续电子器件领域应用潜力巨大。如基于该薄膜加工的电子器件,不仅信号传输损耗显著低于商用的环氧树脂基底,且成本相当,同时能显著降低对人类健康和自然资源方面的影响。研究人员介绍,这种结合气溶胶辅助生物合成和酶降解的闭环生物回收策略,对开发下一代可持续电子材料和电子器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记者 陈婉婉)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