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寻韵田园 共赏民乐”2025“百家媒体看民乐”主题采访活动走进民乐县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在集华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华农业”)的培育大棚内,采访团观察组培苗的生长状态,见证自动化生产线将饱满的原原种打包出库,亲身感受这颗“土疙瘩”在科技加持下的蜕变活力——这场行程不仅是一次产业探访,更是对民乐农业现代化转型的深度解码。
民乐县马铃薯原原种繁育基地 摄影 赵秀娟
马铃薯培育大棚 摄影 赵秀娟
作为采访行程的重要一站,马铃薯产业的蝶变堪称民乐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注脚。在种业“芯片”攻坚中,民乐县以品种培育为核心,推动集华、鼎丰等4家企业组建马铃薯产业联盟,携手科研院所攻克技术难关,累计申报专利14项,成功培育出“甘农薯7号”等多个优质新品种。其中,集华农业建成的全省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脱毒苗组培及原原种繁育基地,年培育脱毒苗4000万株、原原种6000万粒,从根源上破解了病毒感染导致的产量品质瓶颈,年供优质种薯1万吨,可满足3万亩以上商品薯用种需求。基地内的全自动繁育系统,实现从育苗到收获的全程智能化管控,让“金豆豆”的产出既高效又稳定。
脱毒苗培育 摄影 赵秀娟
科技赋能的触角延伸至种植全链条。在集华农业2.6万亩种植基地里,复式智能农机具往来穿梭,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96%,6.54万亩智能精准作业区每亩可节约劳动力10至16人,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场景,已被现代化农机的轰鸣声取代。目前,全县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15万亩,年产量超50万吨,加工能力突破30万吨,成为名副其实的农业支柱产业。集华农业凭借规模化种植与加工优势,年产优质种薯1万吨、加工薯2万吨及其他作物8000多吨,连续数年主营业务收入超5000万元,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马铃薯分拣作业 摄影 赵秀娟
产业升级的红利正源源不断惠及农户。六坝镇的田间地头,“科技芯”马铃薯让每亩地增收超千元;集华农业通过土地流转、吸纳137名村民稳定就业等方式,让乡亲们在家门口实现“务工增收两不误”。从昔日农户自种自食的普通作物,到如今高标准繁育基地遍地开花;从分散粗放的传统种植,到全程机械化、智能化的集约生产;从单一初级产品售卖,到精深加工品覆盖全国、走向国际——民乐马铃薯产业的转型升级,不仅筑牢了乡村振兴的产业根基,更绘就出农业强、农民富、农村美的鲜活图景,让“小土豆”真正种出了“大未来”。(文 海悦 魏婷婷)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