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直观中国     |       原创     |       印象内蒙古     |       一带一路     |       老外在内蒙古     |       103旗县
内蒙古科技助力灾后复产
2025-08-05 10:09:33来源:内蒙古日报编辑:魏寒冰责编:魏寒冰

  连日来,内蒙古自治区遭遇罕见强降雨天气,部分地区雨水排灌受限,农作物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做好受极端天气影响的作物生长后期补救刻不容缓。

  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迅速行动,组织三支专家团队,赶赴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巴彦淖尔市等地协助灾后农业复产。同时组织各盟市科技管理部门组建科技救灾复产服务团队,以“找灾情、派专家、给方案”的工作模式,引导科技特派员和“三区”科技人才以“线上+线下”方式开展服务,让科技力量在救灾一线高效集结,为灾后快速恢复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

  7月底,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牧社发处就组织“三区”科技人才马不停蹄奔赴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五原县等多个重灾点展开精准帮扶。

  他们现场采集了辣椒、籽用南瓜等病害叶片样本,将尽快开展实验室精准分析,力求为后续防控提供更坚实的科学支撑。

  正值夏菜采收、秋菜播种关键期,雨水引发的病菌暴发与种子霉烂形成“两头夹击”,但这场灾害并非毫无防备。早在6月,乌兰察布市科技特派员关慧明团队就启动备战,将顺坡直垄改为斜向田垄,形成天然排水通道。7月20日暴雨来临前一周,关慧明团队紧急通知合作基地在下雨前灌杀菌剂,如同给作物“打疫苗”,配合后期“空中+地面”立体作业——无人机控病后,打药车精准补防,最终挽救了约70%的蔬菜产量。

  “较强回波已进入罕台镇,正在向城区和铜川镇移动,请关注防范”“近期降雨多,有利于缓解虫情,可在雨后根据田间虫情情况,再决定是否用药。”……7月中旬以来,鄂尔多斯市科技特派员主动作为、关口前移,每天第一时间在工作群发布灾情防御对策。救灾工作仍在紧锣密鼓持续推进中,科技之力正在广袤田野上筑起一道安全屏障。(记者 白莲)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