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在隧道深处清洗绝缘子。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
“张师傅,把高压水枪再压低50毫米,绝缘子边缝里还有灰!”8月7日凌晨1时22分,银西高铁K447+213米处的惠安堡隧道内一片忙碌。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供电段环县高铁供电车间甜水堡高铁接触网运行工区工长原梦楠,正带领工友对接触网绝缘子进行高压水冲洗。截至当日,环县高铁供电车间已累计完成管内3座隧道,总计5.12公里接触网绝缘子的清洗任务。
绝缘子是接触网腕臂上的关键绝缘部件。一旦被粉尘与盐分覆盖,遇潮湿天气便可能在表面凝结出隐形的导电膜,引发闪络跳闸,导致高速运行的列车瞬间失去动力。眼前,本应鲜红的绝缘子被厚厚的粉尘与盐霜覆盖,变成了土灰色,宛如蒙尘的玉簪。
“近期持续高温,白天绝缘子被烘得发烫,夜间潮气凝结,如同为其包裹了一层危险的导电膜。”甜水堡高铁接触网运行工区副工长惠泽晨戴着手套擦拭其中一片,灰尘簌簌落下,露出底下莹润的绝缘子本体。
电工刘荣均、汪洋紧握高压水枪对准绝缘子进行冲洗。强劲的水流冲击着绝缘子表面,形成一道道白色水线,迸溅的水雾在头灯光束中凝成细密水珠,偶尔折射出细碎的虹光。刘荣均微微侧头避开飞溅的水珠,告诉记者:“偏一毫米都不行!在除尘的同时,还不能打坏绝缘子。”长时间的专注,让汗水与溅水早已浸透他们的工装。
接触网作业车裹挟着风声在隧道中穿行。深夜奋战在隧道深处的他们,用精准到毫米的操作丈量着安全底线。让每一组被彻底清洁的绝缘子,成为暑运归途上最令人安心的路标。
7日凌晨4时13分,最后一片绝缘子被冲洗干净。在电工头灯的照射下,绝缘子发出玉器般的温润光泽。它们静静地悬挂在幽深的隧道里,等待着黎明时分的第一列高铁列车疾驰而过。(记者 王瑞)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