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双自联动”会有哪些战力?
2025-08-28 10:56:25来源:安徽日报编辑:闫宁钰责编:赵滢溪

  原标题:自主创新示范区叠加自贸试验区,改革红利呈现“1+1>2”倍增效应——“双自联动”会有哪些战力?

  2016年6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建设,合肥高新区是核心承载区。2020年9月,安徽自贸试验区正式揭牌,并以鲜明的科创特色在全国各自贸试验区受到关注。而合肥高新区,正是“科创自贸”建设重要区域。

  自贸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这一对“国家战略CP”,会有什么战力?在合肥高新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自贸试验区发展规划、产业和资源要素等对接融合,正在释放出“1+1>2”的倍增效应。

  合肥高新区作为重要区块,坚持以制度创新推动“科创+产业”发展,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两条创新主线,持续强化土地、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保障,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之间的链接,初步形成了具有高新特色的“双自联动”建设路径。

  落地全国首个智能无人车公开道路商超配送模式、成立长三角首个量超协同创新中心……自贸试验区的制度型开放功能与自创区的科技产业创新功能联动,“双轮驱动”下,安徽科创活力满满。

  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

  合肥高新区繁忙的街道上,三轮车般大小的无人配送车常穿梭于车流之中,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

  四维图新、科大国创、海康威视、白犀牛、中科星驰、中科智驰……一大批智能网联汽车企业聚集。这些企业探索无人驾驶技术,必须接受真实道路测试的严格考验。

  “自贸试验区赋予了我们更大改革自主权,帮助我们打破部门职责、信息壁垒,在安徽省率先开放路权,给企业开展场景测试。”合肥高新区自贸局相关负责人说。2022年,合肥高新区成功完成全省首个智能无人车公开道路测试,落地全国首个智能无人车公开道路商超配送业务模式。

  白犀牛智达(合肥)科技有限公司2022年7月落户合肥高新区,目前在合肥部署智能无人车近100台,完成测试里程数超200万公里。公司负责人说:“这种公开道路测试能够提供复杂的场景训练,对企业而言是智能无人驾驶技术从‘实验室验证’迈向‘真实场景落地’的关键一步,对于我们突破人工智能算法瓶颈尤为重要,既能加速技术成熟,也能为商业化铺路。”

  得益于更大的改革自主权,合肥高新区如今不断加大场景应用支持力度,加速创新成果就地转化、就近应用,为企业产品迭代升级提供更多创新“试验田”。据了解,今年将打造30个标杆性城市应用场景,推动30个产业场景项目合作。

  建立全国首座量子示范变电站,实现量子技术在电力行业产业化应用的重大突破;发布新一代通用智能体平台Thingo,标志着中国团队自研智能体技术从“单一交互”迈向“多维协同”全新阶段……

  “双自联动”政策叠加优势下,合肥高新区科创成果不断涌现,已基本形成“源头创新—技术开发—成果转化—新兴产业”的科创体系,并且,集聚了量子国家实验室、深空探测实验室等一批大科学工程和设施集群,中国科大先研院、中科合肥创新院等22家新型研发机构,不断攀越科创高峰。

  科创领域从“分粮”到“分田”

  下好创新“先手棋”,是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使命任务。自贸试验区建设,重在探索制度创新成果。

  同样是“创新”,有何不同?

  简单理解,可以把科技创新形容为“冲锋陷阵”,开辟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而制度创新就像是“运筹帷幄”,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最大程度地调动创新主体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释放创新活力。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全面部署,科技创新、制度创新要协同发挥作用,两个轮子一起转。

  以科技成果转化为例,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应用的路径太过漫长,被业界称为“死亡之谷”。

  “死亡之谷”,其实就是体制机制障碍,需要制度创新来解决。

  对此,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核心功能加持下,合肥高新区依托中国科大,开展“赋权+转让+约定收益”的科技成果所有权改革,在国家赋权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以技术转让方式,让科研团队拥有了完整的科技成果使用权和处置权。学校不持有股权,但可以通过“合同约定”方式享有科技成果转化带来的未来长期收益,在科创领域率先实现“分粮”到“分田”的突破。该改革案例入选了国务院“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第二批典型案例”。

  制度创新,重在解决科创中的共性问题。

  如何激发科技人才创新活力?合肥高新区开展试点,对科技成果以无形资产作价入股方式实施转化的,在给予技术发明人股权激励基础上(激励不低于70%),创新成立有限合伙企业作为技术管理人员持股平台,将不低于10%的股权奖励给持股平台,形成技术发明人、技术管理人、新型研发机构7∶1∶2股权分配模式。

  带着“为地方谋发展,为国家试制度”的使命任务,技术管理人员股权激励模式、新型研发机构股权投资改革……一项项制度创新成果涌现在合肥高新区,扫清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制度障碍。

  “我们以制度创新推动‘科创+产业’发展,重点围绕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发展两条创新主线,持续强化土地、人才、金融等创新要素保障,加快开展先行先试,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聚集地之间的链接。”合肥高新区自贸局相关负责人说,现已初步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双自联动”建设路径。

  据了解,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还围绕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科技产业发展需求,积极构建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推出量子信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创新举措,推动量子技术发明专利审批“绿色通道”等试点任务落地实施,为科技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通堵点。

  合肥市相关方面负责人介绍,作为安徽自贸试验区的重要片区,合肥将把“科创自贸”作为立足点,着力打通“0—1”“1—10”“10—100”三个科创产业融合发展阶段的堵点卡点,让科技创新“关键变量”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最大增量”。

  放大“科创自贸”特色优势

  有了合肥高新区先行先试的探索,如今,合肥越来越多地方探索路权开放,无人驾驶的快递车奔跑在合肥的大街小巷。

  “双自联动”政策叠加优势,使各项制度创新成果加速复制到其他区域。反之,其他区域难以突破的创新需求,也可以利用“双自联动”优势,在两区叠加的区域进行先行先试探索。“双自联动”区块,肩负着更重的改革创新使命。

  上海自贸试验区,是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这个开路先锋,也是最早开展“双自联动”探索的地区。广东等先行地区也在开展“双自联动”探索,将其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抓手。

  安徽自贸试验区自诞生之日起就以“科创自贸”为发展特色,经过5年的发展建设,在推动制度型开放、产业链创新、深层次改革等方面都走在前列。

  《合肥高新区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 推进“双自联动”发展若干政策》从支持自贸试验区建设、鼓励科技成果转化、优化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三个方面,出台了10项制度性创新政策。目前,安徽自贸试验区合肥高新区块共形成90余项制度创新成果,其中6项在全国复制推广,41项在全省复制推广。

  今年印发的《关于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的意见》明确提出,统筹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联动发展,选取有条件的地区开展探索。“双自联动”已经成为国家推动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的重要着力点。

  安徽自贸试验区自2020年获批建设以来,充分依托“科创+产业”特色优势,推进自贸试验区与自主创新示范区政策联动、产业联动、要素联动、平台联动“四个联动”。

  安徽省自贸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安徽自贸试验区将深入贯彻落实自贸试验区提升战略,深化探索“双自联动”安徽模式,持续放大“科创自贸”特色优势,为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促进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自贸力量。(记者 彭园园)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