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茴香种植区风景如画。
8月27日,淅淅沥沥的小雨已经连下了3天。海原县西安镇湿润的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独特的辛香——那是一片片如绿毯般铺展的小茴香田散发的芬芳。
随着小茴香日渐成熟,宁夏惠农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强在办公室坐不住了,每天都到田间巡视一番。1个多月后,产自这里的54万公斤小茴香将带着300多户农户的期望,远渡重洋抵达德国,成为异国餐桌上的新宠。
去年,陈强成功将5万公斤小茴香出口到德国;今年,订单量猛增10倍有余。“西安镇的小茴香有数百年种植历史,如今终于要大规模走出国门了!”站在田埂上,陈强难掩自豪。
然而,这条国际之路并不平坦。西安镇小茴香要走向世界,首先要在国内站稳脚跟。
1995年,陈强退役后辗转兰州、广州打拼。1999年,他在广州发现,从家乡带来的小茴香深受朋友喜爱。这一发现点燃了他的创业火花:“西安镇的人世代种植小茴香,为何不把家乡的味道带到南方?”
说干就干。陈强和新婚妻子回到西安镇,带上小茴香重返广州开拓市场。凭借优良品质,很快打开销路,从日销几百公斤到年销超1000吨。此后,陈强将产品推广至河北安国、安徽亳州等全国主要药材市场,逐步打响品牌。
2005年,陈强萌生了让小茴香走出国门的想法,但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2008年,经香港一位金融高管的推荐,他首次将小茴香展示给外商,却因缺乏规模化种植、品质不稳定等问题遭拒。“那时候我们无法满足国外客户对标准化、大批量供货的需求。”回忆往事,陈强感慨万千。
2011年,他作出抉择:回乡创业,振兴小茴香产业!他拿出本打算在广州买房的积蓄,投资建设了5000平方米的仓储基地。
陈强深入调研后发现,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是灌溉——长期使用地下水导致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下降又加剧了灌溉难度,形成恶性循环。
转机出现在2024年。西安镇实施供水工程,推广高效节灌“五统一”种植模式和覆膜滴灌技术,推动小茴香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转型。“全镇种植面积达2.2万亩,新技术使亩均增产20%,盐渍化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西安镇党委书记陈冬子介绍。
种植问题解决了,但要让小茴香真正闯世界,还需提升产品附加值。
陈强成立宁夏惠农植物科技有限公司,引进全链条生产线,通过烘干、除尘、精筛等工艺,将小茴香的纯度和品质推向新高度。
2023年,陈强在广州结识了一位德国香料公司负责人,对方对小茴香的品质赞不绝口。2024年,他主动联系对方,成功拿下5万公斤订单,并严格按照欧盟标准组织生产。
“首单必须成功,否则可能永远失去机会。”陈强深知这一战的重要性。最终,首批低农残、无公害的小茴香顺利通过德国客户验收,2025年订单量飙升至54万公斤。
如今,陈强联合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带动近300户农户共同承接订单。海原县关桥、曹洼等乡镇的种植户也纷纷加入,按照出口标准种植。他的下一个目标是:年出口量突破2000吨,让更多农户共享国际市场的红利。
小雨依旧轻柔地落在茴香田上,但这一次,田间的香气注定要飘得更远……(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段 春 见习记者 杨月儿 王 强 李 萌 文/图)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