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地理《乡见中国:河西走廊·遇见山丹》文旅实景直播,吸引200万人次在线观看;第三届炒拨拉美食节热烈开幕,8.9万名游客与市民纷纷围聚品尝;《祁连山》交响音乐会在山丹马场震撼奏响,为观众带来沉浸式视听盛宴……2025年,张掖市山丹县文旅热度持续攀升,精彩纷呈的文旅活动,既在线上为山丹集聚巨大流量,又在线下激活文旅消费,推动城市接连“出圈”,成为文旅新晋“顶流”。
特色节庆 激活文旅新引擎
山丹县以节会为媒,精心打造特色文旅节庆活动,不断提升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2025年以来,社火展演、第三届炒拨拉美食节、《祁连山》交响音乐会、“六月六”焉支山民俗文化旅游节等系列活动接连举办,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第三届山丹炒拨拉美食节成效尤为显著。活动期间,山丹县迎来超8.9万人次客流,焉支巷子、美食长廊人声鼎沸,炒拨拉摊位前排起长龙。火爆的人气直接带动周边餐饮、住宿、交通及景区接待量集体“走高”,消费链条加速延伸,形成文旅经济乘数效应。这场美食盛宴不仅点燃了山丹的“烟火经济”,更让山丹炒拨拉走向全国,成为城市文化的鲜活符号。
第三届山丹炒拨拉美食节活动现场
而《祁连山》大型实景交响音乐会则以创新形式赋予文旅新内涵。音乐会将舞台设在山丹马场槐溪小镇,以天为幕、以山作景,恢弘乐章里,雪峰的壮美、草原的辽阔、丝路的厚重被次第勾勒,让观众在音乐旋律中与绿色生态深度共鸣,有效提升了公众对生态保护的关注度与认同感。
祁连山交响音乐会
祁连山下的盛况不仅是节庆的欢腾,更是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山丹县锚定“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城市品牌定位,创新打造“季节特色+文化IP”融合模式,着力构建“全年有节庆、季季有亮点、月月有活动”的全域旅游新格局,全面提升文旅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持续赋能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多元融合 拓展文旅新空间
山丹县积极推动文旅与体育、农业、商业等多领域深度融合,不断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体育文旅联动成效显著,冰雪运动嘉年华、百车环游、全省第五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轮滑比赛选拔赛先后举办,持续为山丹引流,成功将“流量”转化为“留量”,推动“运动+文化+旅游”IP赛事矩阵逐步形成。同时,依托山丹马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等独特文旅地标,精心策划徒步穿越、轮滑竞速等特色户外赛事,着力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体育IP,积极构建“赛事引流——旅游消费——产业升级”的良性发展闭环。“年礼好物·自在乡村”等4条线路入选省级精品线路,带动游客增加10万人次,较2024年一季度翻一番。
焉支山中国国家地理标志打卡点
农文旅共生共荣,玫瑰庄园、芦笋庄园、名马庄园等20余个乡村旅游点遍地开花,形成“农业景观化、农村景区化”的全新发展格局。
大马营镇中河村“焉支花谷·羊主庄园”成为网红打卡地,游客可体验羊文化馆、品尝地道羊肉,参与农耕研学;高庙村、清泉村等省级旅游村依托“乡味高庙”“如意花海”等景点,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产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吸引大量游客体验乡村生活。截至目前,全县各类庄园已接待游客4万多人次,创收超300多万元。
创新营销 塑造文旅新形象
为推动山丹文旅更好地“走出去”,山丹县创新营销方式,以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推广为抓手,持续擦亮“丝路马都·古韵山丹”品牌。
山丹县举办抖音短视频大赛、文旅实景直播等特色活动,将县域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生动地展现在广大网友面前。《乡见中国:河西走廊・遇见山丹》文旅实景直播从泽索谷“锁控金川”摩崖石刻的历史回响,到汉明长城遗址的“双线对话”,从山丹马场的万马奔腾奇观,到非遗美食炒拨拉的市井烟火气,4小时全景式直播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清晰展现出山丹独特的历史战略地位与浓郁的地域文化魅力,更创下200万人次观看的传播纪录。同时,山丹县围绕霍去病西征、隋炀帝西巡、山丹民间故事等特色文化元素,持续打磨提升历史舞台剧《丝路长歌•古韵山丹》《霍去病犒赏三军》。目前已在山丹马场景区、焉支巷子等地亮相演绎,收获良好口碑。
文旅实景直播
文旅产业的持续“出圈”,为山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变化。据统计,2025年上半年,山丹县共接待游客314.4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7.7%。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带动当地餐饮、住宿、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加速繁荣,更让许多村民通过开办农家乐、经营民宿,销售土特产等方式,切实享受到文旅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
未来,山丹县将全力推进古韵山丹文旅赋能行动,按照《山丹县文旅产业发展三年(2025—2027年)行动方案》,积极与周边地区优势资源整合串联,融入丝绸之路国际旅游等线路,进一步扩大旅游市场。同时,借力“双高铁”优势,深挖军马场、焉支山、汉明长城等优势资源禀赋,推出军马场黄金旅游线路,精心举办长城徒步越野赛、炒拨拉节暨丝绸之路百县美食节、赛马节、冬至民俗文化节等一批精品赛事活动,吸引更多游客前来领略“丝路马都·古韵山丹”的独特魅力。(文/图 钱大伟)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