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湘超”一场球,4亿消费
2025-09-12 14:29:05来源:长沙晚报编辑:尹红燕责编:颜观潮

  原标题:开票秒空、夜市爆满、景区客流暴涨,湘超揭幕战撬动4.4亿元经济效益 一场球,4亿消费|“星耀‘湘超’”专栏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1

40877名观众涌入会场为开幕式助威。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2

官方搭台,民众唱主角,这场“破圈”的群众体育赛事所引发的长尾效应不可限量。 均为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黄启晴摄

  9月7日晚在贺龙体育中心举行的湖南省足球联赛(湘超联赛)开幕式暨揭幕战不仅让球迷们热血沸腾,更为湖南体育经济的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经初步估算,7日赛事当天,外地游客在长沙“买买买”,催生4.4亿元经济消费,其中餐饮进账2.1亿元,住宿收入1.6亿元,交通方面也斩获0.7亿元,数据相当亮眼。

  湘超热度爆棚,点燃全民足球激情

  “湘超”相关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持续霸屏:抖音上,短视频播放量累计高达2.5亿次;小红书里,笔记浏览量突破150万篇;微博平台话题阅读量更是强势突破600万,大家围绕比赛热烈讨论。赛事口号“湘超湘味 湘当韵味”在大街小巷传唱,比赛战报“长沙2:0娄底”以及现场观众人数“40877 人”等信息,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辣味湘超”“霸得蛮”等充满湖湘特色的热梗,也被网友们挂在嘴边,津津乐道,仿佛这些热梗成了大家交流时的独特密码。

  当天19时贺龙体育中心达到客流顶峰,超四成观众现场驻留时长在2小时以上。从观众来源看,长沙本地观众占比82.6%,构成了现场助威的主力军;省内其他市观众占比10.1%,其中娄底市观众占省内其他市观众的32.5%;省外观众占比7.3%,主要来自广东省(占比43.9%),其次为上海市、北京市,分别占比13.8%、12.1%,高呼“湘赣一家亲”的“赣超”球迷占比10.4%,跨越地域,为足球相聚。本地观众中,天心区观众占比38.3%;现场观众男女比例约为6:4,30岁—49岁群体是主力军,男性以40岁—49岁群体占比最高;女性观众则更年轻化,30岁—39岁群体占比最高,展现出足球对年轻女性独特的吸引力。

  线上观看的热度同样不容小觑,比赛期间共有194.5万人在线观看比赛,19时迎来观看高峰。在线观赛群体以男性及青中年群体为主,从地域分布看,长沙本地观众为主要线上观赛群体,占比24.9%,常德观众则跻身线上观赛群体第二位。线上线下的热情相互交融,共同编织出一张庞大的足球热爱网。

  赛事联动文旅,消费热力持续飙升

  据统计,湘超开幕式及前一天,长沙市共接待游客244.0万人次,环比上周末增长4.7%。其中长沙本市游客占比48.9%,省内其他市游客占40.6%;国内其他省游客占比10.5%。周末接待游客达224万人次,三成游客选择过夜。

  长沙市的重点景区迎来51.8万游客:洋湖湿地景区游客量达8.0万人,后湖国际艺术园区和岳麓山—橘子洲旅游区等也吸引了众多游客。各景区还别出心裁地推出了与足球相关的特色活动,如主题展览,将足球文化与艺术完美结合;户外拓展,让游客在运动中感受足球魅力,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商家也抓住了“观赛+购物”的契机,商圈累计客流量达133.0万人次,环比增长4.4%。五一广场以41.6万人次的客流量成为游客购物、休闲娱乐的热门首选。“观赛+夜游”同样热闹非凡,夜市接待游客量达21.5万人次,四方坪夜市接待球迷游客最多,夜市都进行了特色布置,推出足球主题美食,为球迷和游客带来别样的夜间体验。

  “赛事+旅游”的杠杆效应,使得湘超联赛开幕撬动了4.4亿元经济效益。文体融合助力经济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彰显,体育赛事不再仅仅是赛场上的竞技,更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体育赛事搭台,湖湘经济文化唱戏

  开票仅1分钟,长沙主场门票如同被抢购的热门商品,瞬间售罄;不到半小时,主客场门票全部售空,湘超联赛迅速成为最具人气的地方性足球赛事之一。官方搭台,民众唱主角,这场“破圈”的群众体育赛事所引发的长尾效应不可限量。

  与以往类似体育赛事相比,湘超联赛在拉动经济方面优势明显,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未来,借助赛事影响力,可进一步打造足球主题旅游纪念品,让游客把足球记忆带回家;开发足球文化体验线路等,持续吸引游客,促进文体旅产业的长期繁荣。例如,设计以湘超球队为主题的钥匙扣、玩偶等纪念品,开发包含参观球队训练基地、与球员互动等环节的体验线路。

  湘超联赛不仅是一场体育赛事,更是一次经济发展的契机。它以足球赛事为载体,融合体育、文化、旅游等多种元素,带动了门票销售、餐饮住宿、旅游观光等多个领域的消费,为湖南的经济增长贡献了力量。未来,随着湘超联赛的持续举办和影响力的不断扩大,有望进一步推动湖南体育产业的发展,促进文体旅深度融合,为湖南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更多活力。(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郑湘平)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