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铜陵市构建靶向课堂、流动课堂、实践课堂等党员教育体系,提升各领域党员教育质效——“三维课堂”充电蓄能
近日,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横塘村依托“西湖先锋书箱”,举办“行走的党员教育课堂”活动,为党员群众送去书籍。(通讯员 过仕宁 摄)
“虽然常年在外务工,但通过流动党员微信群,第一时间就能收到最新学习资料,利用碎片时间随时能学,感觉一直和组织紧密联系着。”近日,在北京市房山区务工的铜陵市流动党员林勇,通过“先锋铜陵”微信公众号的学习专栏完成了新一期学习,在群里分享了心得。
立足不同党员群体需求,铜陵市创新打造“靶向课堂”“流动课堂”“实践课堂”三维教育体系,实现党员教育“精准滴灌”,让很多像林勇这样的流动党员,通过“云端课堂”实现学习“不掉队”。
靶向课堂
分层施教,提供定制化内容
流动党员因其分布范围广、流动性大,导致集中学习难。铜陵市以基层党组织为依托,整合多元平台资源,为流动党员打造便捷高效的线上学习阵地。
以“先锋在线”智慧党建平台为载体,铜陵市集成微信、网站与移动客户端,实现党员教育、组织生活信息化一体化管理。依托人工智能技术,智能抓取整合全国党报党刊党网等教育资源,实现学习资源“精准识别、一键推送、多端直达”,累计推送并动态更新“红色书城”等各类学习资源40余期,覆盖流动党员6200余人,让流动党员无论身处何地,打开手机就能“充电蓄能”。
针对机关党员理论武装需求,铜陵市整合党校、高校资源,打造“铜都大讲堂”理论教育新阵地,紧扣全市发展定位设置七大专题,每月开设的“形势政策”专题课上,既有党校教授解读国家战略,也有基层党员分享实践案例。去年以来,举办理论培训班1300余场次,覆盖党员干部7.2万余人。
流动课堂
打破时空限制,构建便捷化场景
“自从有了这书箱,学习方便多啦!”家住铜陵市铜官区西湖镇栖凤社区的老党员朱永保,接过镇里工作人员递来的几本党史读物,脸上洋溢着笑容。
朱永保今年79岁,患有一些基础病,腿脚行动不便。“之前社区组织学习,虽然也很想去参加,但实在走不动。现在党支部把书送上门,可以随时阅读学习了。看不懂的地方,孩子们还能照着书给我讲。”朱永保说。
为方便朱永保平时阅读,社区党支部工作人员特意在他家门口墙上挂了个“西湖先锋书箱”,想看啥书,他对照清单打钩,下次工作人员来时就可给他换。
聚焦老年党员、流动党员等群体的学习需求,铜陵市开展“送书伴读”行动,对年老体弱党员“上门送学”,为流动党员“寄书到家”,建立常态化结对促学机制,有效破解特殊群体“学习不便、覆盖不全”的难题。
今年以来,依托“西湖先锋书箱”“下沉党员践初心 送学上门我先行”等党建品牌,铜陵市累计开展送学、结对帮学等活动160余次,覆盖党员1790多人。
针对新业态党员,铜陵全市打造103个“悦江新蜂”友好场景示范点,设有“红色驿站课堂”“小哥微课堂”等阵地,组织开展法律服务咨询援助活动、夏日送清凉活动等60余场,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就业服务、党建活动等暖“新”活动,服务新业态党员4460余人次。
实践课堂
学用转化,突出实践性导向
5月10日,铜陵市义安区廉洁教育展厅内,一场以“传承红色基因 筑牢廉洁防线”为主题的“思廉日”实境课堂在此开展。来自义安区直机关工委的党员干部走进展厅,在沉浸式研学中接受廉政教育。
“新时代廉洁文化,是党内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所在的地方,曾是抗日战争时期驻扎在铜陵的新四军第一支队团部驻地,当时物资严重匮乏,战士们依然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讲解员娓娓道来,串联起烽火岁月里的廉洁故事。
“把红色研学搬进廉洁教育展厅,实境课堂通过‘看、听、悟、行’四维体验,让大家在沉浸式学习中既触摸了红色历史,又绷紧了廉洁之弦。”青年党员张健深有体会地说。
铜陵市还因地制宜打造“追寻革命烈士足迹”“追忆红色烽火之旅”“重温党的百年奋斗”等5条红色研学线路,运用数字模拟、情景重现、互动体验等方式,开展实境课堂140余场,累计吸引5990余人次参与。
针对农村党员技术技能需求,铜陵市依托远教站点和远教学用示范基地开展技能课堂。从理论讲解到实操演示,技能课堂突出实用性,设置的内容始终跟着农时走、围着需求转,先后组织110余名“田间教师”开展287期培训,覆盖党员群众9600余人,让农村党员在学中干、干中学,提升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技能和本领。
“‘三维课堂’实施以来,收集各领域党员建议130余条,转化为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方案23个,服务党员群众1.09万人次。”铜陵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负责人介绍,将深化党员教育“万千工程”,推动“三维课堂”与“先锋在线”智慧党建平台等深度融合,让党员教育真正成为促进高质量发展的“红色引擎”。(通讯员 汪丹妮 记者 黄永礼)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