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最后一片桨板划过天子湖如碧玉般的湖面,“奔跑吧·邵阳”2025年中国桨板超级联赛暨第四届天子湖桨板公开赛就此在湖南邵阳县落下帷幕。
连续四年在此举办的桨板赛,集聚起旅游人气,让天子湖一跃成为水上休闲运动爱好者和广大游客的热门打卡地。
天子湖 摄影 李芳森
一块桨板激起的阵阵碧水中,浓缩起邵阳县的发展理念之变,见证着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之变,激荡了湖边民众的生活之变。
碧水“涅槃”生态美
朝阳初升,天子湖面泛起粼粼金波。
在天子湖旅游度假区蔡山团半岛的草坪上,蔡山团村村民张三桥头戴草帽,接上水管,将水雾洒向茵茵绿草,他的心情也如同青草受雨露润泽般惬意。“以前这里叫‘渣滩’,渣滓的渣。”张三桥没有想过,63岁的他能过上如今这样“滋润”的生活。
张三桥正在给草坪浇水 摄影 李媛
20世纪90年代起,采砂业在此兴起,彼时生活在渣滩边的张三桥也是采砂场的合伙人之一。那段“灰黄”的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
“不到300米的距离内,就有七八家采砂厂,机器一响就是一整天,晚上睡觉都不安宁。”虽通过采砂维持了一家人的生计,张三桥心中却惴惴不安。“地面坑坑洼洼,水是黑黄的,空气中弥漫着腥臭,人在岸边站几分钟,就是一脸灰。”
“既要保护生态,又要发展经济。”“既要又要”的期望让这片土地的转型一时之间陷入僵局。
转机出现在2013年。邵阳县委、县政府与民间形成治理共识,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正式获批,一场浩大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战役全面打响:采砂船撤离,养殖场关停,水上建筑拆除,裸露尾砂堆复绿……
经过六年整治,生态系统得到显著恢复,天子湖经验收成为国家湿地公园。“环境好了,我们的日子才真正有了滋味。”张三桥的采砂场也在这场整治中关停,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心。
天子湖 摄影 李芳森
2022年初,邵阳县以天子湖为第一增长极的“一湖一域一带一园”四大增长极建设项目启动,恰逢其时地为中国桨板黄金联赛首次落户“天子湖”提供了绝佳展示舞台,赛事也就此成为提升治理标准的“助推器”。
水上实施资水河段治理和湿地修复,陆域开展林相改造和污水治理,湖岸建设生态护岸和配套设施……一个以天子湖国家湿地公园为核心区域的国家水上国民休闲运动中心和国家级生态旅游度假区的面貌就此加速形成。
“环境好了,越来越多人来这里露营、运动。”浇水的活计还没做完,一旁自家开的小卖店内来了顾客,张三桥忙不迭吆喝妻子招呼客人。“趁着天子湖要办浆板赛,开了这家店,生意越来越好,日子越过越舒心。”
蓝印“生金”产业兴
晌午的阳光透过木格窗,洒在蓝印花布工坊的织机上。
工匠将镂空花版铺在棉布上,刮浆板在布面利落游走,勾勒出细腻的古朴纹样……在经过十余道工序后,清新淳朴的蓝印花布由此诞生。
工匠正在刻板 摄影 李芳森
依偎在国家级湿地公园天子湖景区的望江湖村蓝印非遗小镇,便是蓝印花布走出去的重要“橱窗”。2022年,凭着桨板赛等系列赛事带来的流量,越来越多的游客开始走进邵阳县,却也不再满足于“划”过天子湖。
借势天子湖生态旅游区知名旅游目的地战略机遇,独具本土风情的蓝印文化,成了旅游区内望江湖村的发展方向:打造集休闲观光、文化传播、民俗游乐、蓝印商业、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蓝印主题非遗名村。
自此,乐意深度“品味”邵阳县的游客们有了好去处。“每到节假日,就有不少游客过来‘打卡’。”出生在望江湖村的杨彩虹看到村子逐渐有了“人气”,心里是止不住的欣喜。
“从我奶奶的奶奶开始,就会制作蓝印花布。”杨彩虹是非遗小镇的负责人。细数蓝印花布的千年故事,其印记早已深深染在宝庆大地上。据《邵阳县志》记载,明清两代,由于水陆交通便利,邵阳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蓝印花布生产基地。
印至民国后期,邵阳蓝印花布却逐渐被机制洋布和现代印染花布所取代,从现代生活中淡出。
蓝印花布制成的产品 摄影 李媛
“这样好的技艺、文化要传承发展下去。”2013年,怀着对蓝印花布的深厚情感,杨彩虹放弃在广东的事业,回到望江湖村重振正值低谷的蓝印花布业。
在杨彩虹的带领下,团队深入挖掘当地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将天子湖的潋滟波光、天子山的秀美景色巧妙融入设计,开发出独具邵阳风情的产品。从日常穿戴的服饰到家居用品,再到精美的文创礼品,蓝印花布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走进现代生活,畅销国内外。
非遗“一呼”,百业聚集。如今,望江湖村正在加紧建设蓝印花布特色小镇的步伐,推动工坊、民宿、研学基地等项目相继落地。目前,该村每年参观的游客达3万人,已带动周边100余户农户致富增收。
乡风润心文明新
夕阳西下,望江湖村内,平静的湖面倒映着明艳的晚霞。村民们三三两两漫步在整洁的环湖路上,几位老人坐在观景亭里闲话家常。望江湖村村民杨礼华也拉上邻居,准备参与到锻炼身体的行列中去。
望江湖村的凉亭下,村民正在乘凉 摄影 李芳森
“以前我们哪有这些习惯。”杨礼华将记忆回溯至曾经的望江湖村。“别说散步、跑步,一条‘正经’路都没有,外人很少进来。”作为被湖水和群山环抱的村落,望江湖村曾经饱受交通不便之苦。“那时候出村全靠渡船,去县城来回得花上三四个小时。”交通的闭塞不仅制约着经济发展,更将村民们的生活理念局限在方寸之间。
谈及此前的生活,杨礼华将其总结为“鸡飞狗跳”——泥泞的村道上随处可见乱跑的鸡鸭猪鹅,家家户户门前都有用来沤肥的土坑,生活垃圾随意倾倒,旱厕更是随处可见,卫生条件堪忧。“我外甥从城里回来,宁愿饿着肚子不吃饭,也不肯在村里上厕所。”
望江湖村的彻底革新始于2021年。
这一年,在“美丽庭院”建设的带动下,望江湖村逐步以蓝印花布特色小镇建设为契机,开展环境整治工作:新建道路、开通班车、修建望江大桥、增加观光船、修建码头,对沿湖房屋统一进行立面改造,建设数处蓝印特色的长廊、凉亭,乡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
望江湖村整洁的道路 摄影 李媛
随之而来的2022年中国桨板黄金联赛暨第一届天子湖桨板公开赛,为这座湖边小村带来了更多人气。“大家都知道我们村环境好,景色漂亮,不少运动爱好者驱车来这里跑步、骑行。”杨礼华语气里满是自豪。
当“运动风”吹至这座湖边小村,环湖跑步、散步健身、亲子骑行成了村民的新“时尚”,更多“化学反应”也正在发生:村民主人翁意识更强,家家户户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村民凝聚力更强,成立了环境卫生同治协会、文明志愿者协会等群众自治组织;年轻人回来了,开民宿、开商店……在家门口吃上“旅游饭”。
“现在一到节日可热闹了,龙舟赛、中秋晚会、‘百姓大舞台’,大家都很愿意参与。”望江湖村书记张旭杰手机里珍藏了不少村民表演的视频。“越来越多的村民发展起了音乐爱好。”
岁月流转,生态环境、文化产业和这片土地上的人,一起蜕变成长。碧波浩渺的天子湖带来的,不仅有纷至沓来的游客,还有欣欣向荣的产业,以及不断铺展的乡村文明画卷。(文 李媛 廖思婕)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