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破局于“网”,成事于“心”:阜阳城市圈的出圈之道
2025-09-18 18:30:21来源:安徽日报编辑:闫宁钰责编:赵滢溪

破局于“网”,成事于“心”:阜阳城市圈的出圈之道_fororder_1556120_933d6b27-2859-490e-99de-4215b7ac1129

阜阳城市风光(来源:阜阳市委网信办)

  一根网线,连接的不仅是计算机,更是人心。当城市与网民成为一家人,破局之路自然越走越宽。

  “阜阳这些年,确实不一样了。”类似评价,正成为许多外地人对阜阳的新印象。9月16日,2025年阜阳市网络文明大会暨阜阳城市圈网络文明对话活动举行,皖豫毗邻区域的多个市县齐聚,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网络凝聚力量、传播文明。

  这座曾经常被误解、甚至被贴上负面标签的城市,如今正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公众视野。从曾经被误解到如今“名誉越来越好”,阜阳是如何实现破局的?答案或许就藏在一根网线里。

  重塑形象:被低估的城市圈,正在网上“翻身”

  皖豫毗邻区域,一片被淮河水系滋养的土地,却曾因种种原因成为“饱受委屈的地方,也是被严重低估的地方”。正如阜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白晓云所言,这片区域有着共同的文化基因。

  奔腾不息的千里淮河、博大精深的淮河文化、战天斗地的治淮精神。既然文化上是一家人,面对互联网这张网,理应一盘棋应对。

  白晓云提出的“五联”倡议——网络传播联手、网络内容联创、网络舆情联防、网络安全联控、网络生态联治,正是要打破地域隔阂,共同打造清朗网络空间,助力这片被低估的区域在网络世界成功“翻身”。

  走好网路:从“隔网相望”到“网上相依”

  阜阳的破局之道,核心是走好网络群众路线,真正与网民成为一家人,实现从“隔网相望”到“网上相依”的转变。

  曾经的阜阳,在网络舆论场中并不占据优势地位。但近年来,阜阳转变思路,不再是简单应对舆情,而是主动倾听网民声音,将社情民意作为决策的重要参考。

  政府部门上线互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普通市民的网络留言得到重视和解决;正能量故事被广泛传播……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让阜阳在网络上的形象逐渐改变。好人好事不断涌现,城市的美誉度稳步提升。

  传递温度:从“40℃热度”到“文明恒温”

  还记得我那篇《40℃阜阳,值得被看见》的文章吗?之所以引发共鸣,是因为我捕捉到了这座城市的本质温度。这个温度,是菜市场摊主多给的一把青菜,是公交车上的主动让座,是陌生人之间的真诚相助,是困难时刻的伸出援手。阜阳的温暖,正从一时的网络“热度”,沉淀为一座城市的“文明恒温”。

  作为一名老记者,我最有感触的是:阜阳不再回避问题,而是用真诚和行动回应关切;不再刻意宣传,而是让温暖自然流露。这种转变,让阜阳的温暖真正被看见了。

  这些年来,我的记者生涯让我深刻体会到:阜阳的温暖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阜阳人日常生活的自然流露;不是一时一地的,而是持续不断的;不是表面文章,而是深入骨髓的。

  善治网络:握指成拳,“五联”聚力扬长避短

  白晓云部长指出,“一根网线改变了中国,但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有利就有弊。”阜阳的实践正是把握了这把双刃剑的特性,通过“五联”握指成拳,形成合力,从而聚力扬长避短。

  网络传播联手,避免了各自为战;网络内容联创,提升了内容质量;网络舆情联防,增强了应对能力;网络安全联控,筑牢了安全屏障;网络生态联治,净化了网络空间。这“五联”正是善治网络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阜阳的网络内容创作越来越注重贴近民生、反映实际。不再是为了宣传而宣传,而是用网民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阜阳故事,传播阜阳声音。这种转变让外界看到了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阜阳。

  共创未来:蝶变阜阳,温暖破局之路越走越宽

  网络文明建设是长期工程,阜阳城市圈的网络文明对话只是一个开始。作为一个老记者,我深信:当一座城市学会用温暖与世界对话,它的破局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40℃的阜阳,不是气温,是温度;不是数字,是感受。这些年来,我用笔记录阜阳的变迁,用心感受阜阳的温度。我看到的阜阳,是一座正在发生美丽蝶变的城市,是一座用温暖打破偏见的城市,是一座值得被看见的城市。

  网络世界改变了人们对一个地方的认知,也重塑着地域发展的格局。阜阳的破局之道,或许可以为许多同样面临形象困境的城市提供借鉴:真正拥抱互联网,拥抱网民,才能拥抱更好的未来。

  当城市与网民成为一家人,蝶变阜阳的温暖破局之路,自然越走越宽。(文 /图 张杰)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