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获悉:继2025年春季西辽河干流首次实现全线过流后,近日,西辽河干流再次实现全线过流,标志着西辽河生态复苏又迈出坚实一步。
据悉,进入汛期以来,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坚持提前部署、靠前指挥,紧抓上游来水量较大有利时机,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从3方面指导通辽市、赤峰市有关部门和单位全力推进西辽河干流再次全线过流。
在科学调度、高效利用水资源方面,认真配合水利部、松辽委科学开展汛期水资源调度工作,贯彻执行全线过流调度预案,加强雨水情监测预报,优化调度水库蓄水、雨洪水、外调水和再生水。自8月15日启动汛期调度以来,累计下泄生态水量1.84亿立方米,并通过引绰济辽工程向西辽河干流有效补水933.2万立方米,充分发挥有限水资源最大效用。在清除卡点、强化河道疏浚方面,在以往治理成效基础上,调度专门力量开展河道勘察,累计清理西辽河干流、孝庄河等重点河道阻水点60余处,对东外环桥及城区河道公园6号坝进行加固,组织机械设备及物资每日进行维护,确保河道过流通畅及安全。在精准预警、切实做好安全管控方面,发布《关于配合做好西辽河调水工作的河长令》(2025年3号),压实各级河长责任,加强巡河,确保河道过水安全,同时累计发布预警信息41.2万条,有力确保沿线居民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扎实有效的调度工作,有力保障了西辽河全线过流目标再次实现,也为今后西辽河水资源高效精准调度积累了实践经验。 (记者 张慧玲)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