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原创   |   文旅   |   视界   |   直观中国   |   城市远洋   |   热点专题   |   老外在湖南   
家在莽山脚下 共护一山春色
2025-09-27 16:32:56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李媛责编:尹红燕

  国际在线湖南报道(记者 周雨晴):9月25日,第四届郴州旅游发展大会在宜章县开幕。秋意渐浓的莽山,云雾缭绕,山风卷着草木的清香漫过山脊,连溪涧中的泉水也显得格外清冽甘甜。

家在莽山脚下 共护一山春色(稿件还在送审)_fororder_IMG_20250926_135928

莽山景色 摄影 周雨晴

  沿莽山主峰蜿蜒而下,车行十余公里,一片青瓦木楼悄然嵌落在山坳间——这便是燕子岩瑶寨。

家在莽山脚下 共护一山春色(稿件还在送审)_fororder_20250926094707_IMG_9693.JPG

燕子岩瑶寨 摄影 周雨晴

  寨中溪水环绕,气温较寨外更低。沿青石板路徐行,可见万福溶洞掩映于青藤之间,阳光斜照入内,水汽在光柱中轻盈浮动。

  走进洞内,别有洞天:钟乳石垂滴,石笋温润,穿过一段曲折的溶洞小径,便抵达一处开阔平地。几张木桌静置其间,竹编灯罩透出暖光,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香与茶香交织的气息——当地村民刘霞和伙伴们正在这里打油茶。

  金点子落,溶洞飘香引客来

  “以前哪敢想,溶洞里还能摆茶桌哟!”刘霞笑着说。这位80后瑶家女子效仿古人穴居的生活方式,在洞中卖起了油茶。她手持茶杵,轻捣锅中的茶叶、姜蒜,“咚咚”声在溶洞中回响,说话间,她擦了擦额角的汗,又招呼着游客坐下。

家在莽山脚下 共护一山春色(稿件还在送审)

刘霞在打油茶 摄影 周雨晴

  刘霞经营的油茶店铺已满一年,想起创业前的往事,她打开了话匣子。

  2024年国庆节前夕的一次村集体会议上,瑶寨景区负责人钟恳召集村民围坐于村里广场,共商如何为寨子注入新业态。“守着莽山和溶洞,不能只让客人看一眼就走!”有人说道。刘霞忽然想起奶奶的油茶——若在温暖奇特的溶洞中设茶桌,让游客边品茶边赏景,会不会别有韵味?

  提议一出,会议顿时热闹起来。钟恳接话:“油茶是瑶寨的老传统,调整口味,既保留祛湿功效,又能让游客喜爱。”村民们纷纷响应,各抒己见……最终大家决定将溶洞改造为油茶体验点,由刘霞带领两位同乡先行尝试。

  初创阶段,刘霞心中忐忑。她依古法打茶,又随钟恳探索改良,减少苦涩老叶,增添鲜嫩茶芽,控制炒制火候。历经十几次调试,终于研发出茶汤琥珀、焦香回甘的新式油茶,配以瑶寨米果,足以驱散山间湿寒。

  溶洞茶桌开业当日,刘霞紧张得双手微颤。当日,8元一杯的油茶售出上百杯。

  如今,洞中的木桌常座无虚席:广东游客举着手机拍摄打茶过程,韩国客人兴致勃勃地学捣茶杵,欢声笑语伴着茶香飘出洞外。

  众人合力,百业兴旺满园春

  然而,6年前的燕子岩瑶寨,还是另一番光景。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寨中只剩下老人与孩童。

  彼时,钟恳牵头召开村集体会议,号召村民参与项目投资,可大伙看着尚在建设的山路与未知的市场,都犯了怵——“怕投了钱收不回”,观望情绪弥漫在村寨里。

  “我懂大家的顾虑,但也瞅准了景区的潜力。”钟云鹏是从上海回来的青年,他没有犹豫,率先拿出30多万元,投资兴建了景区首个特色项目——彩虹滑道。“2019年春节,滑道正式开业,没想到仅13天就收回了20多万元成本。”钟云鹏介绍,这场“开门红”,成了打破村民观望心态的“钥匙”。

家在莽山脚下 共护一山春色(稿件还在送审)_fororder_IMG_20250926_085528

游客在体验寨内项目 摄影 周雨晴

  第二年,在村委会的组织下,村民们自发成立民海合作社,向钟恳提出入股燕子岩景区项目,卡丁车、碰碰车等游乐项目接连落地,燕子岩溶洞里的咖啡厅也应运而生。

  “咖啡只是个载体,我们卖的是莽山的青山绿水,是瑶寨的烟火气。”钟恳说,这处依溶洞而建的咖啡厅,成了吸引80、90后年轻游客的核心打卡点,既契合了消费主力的喜好,又让自然景观与休闲体验无缝融合。

  产业起来了,岗位从少到多,曾经外出打工的青壮年陆陆续续回了村。设计馆老板钟军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瑶寨投资开办设计馆后,妻子不用再外出务工,留在馆里打理日常;父亲也闲不住,编起竹篮、竹制品卖给游客,一家人守着家门口就有了稳定收入。

  如今,景区带动了50多个当地村民就业岗位,村民年人均增收达5000元。“村里能做事的青壮年,基本都在家门口上班了。”钟恳介绍,不仅如此,曾经200多人的村子,因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既留不住本地姑娘,也吸引不来外地媳妇,村里单身青年就有十几个。“两年内有13人成家,外村姑娘都愿嫁来了!”谈及此,钟恳心中满是欣慰。

  作为2025年郴州旅游发展大会的重点观摩项目,今年,燕子岩瑶寨深挖瑶家特色传统文化,将民俗文化融入景区,实现全面提档扩容升级。溶洞餐厅内,瑶族美食与敬酒歌交织,墙绘创作让乡村风貌焕然一新。燕子岩瑶寨依托毗邻莽山景区的优势,成为乡村旅游网红打卡点,游客量达22万,同比去年增加了21%。

  游客增多,也让瑶寨人更懂“守护青山”的重要。钟恳带领村民修建环山步道,不砍一树;洞中油茶取用山泉,垃圾以竹篮外带;连油茶原料皆为本坡生态种植。

家在莽山脚下 共护一山春色(稿件还在送审)_fororder_20250926094149_IMG_9691.JPG

掩映在树林中的网红打卡点 摄影 周雨晴

  “过去‘靠山吃山’是伐木售货,如今是依托山水发展业态。”钟恳说,近期瑶寨风景在社交平台走红,单条视频点赞已有十多万,“这说明人们真心喜爱这里的风景与生活。”

  山风再次拂入溶洞,携来溪水清气与茶香。刘霞仍与伙伴们热情制茶,咖啡馆中咖啡豆轻响,体验项目传来孩童欢笑。曾经冷清的瑶寨,靠着“山水为基、民俗为魂”,在高铁时代的“交通变局”中,把“偏僻小寨”变成了莽山脚下的“后花园”,也让日子像熬得浓稠的油茶——越熬越香,越品越甜。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