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       城市远洋       |       老外在甘肃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       文旅          
甘肃岷县: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金字招牌
2025-10-11 16:47:55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王奇英责编:薛阳

  金秋十月,“千年药乡”甘肃岷县进入了当归种子种苗收获季节。在岷县禾驮镇海拔三千多米的三沟村,薄雾氤氲在田野,药农们俯身采挖当归种苗,奏响了一曲如火如荼的药苗采挖进行曲。

  重塑产业链 从一株种苗开始

  近期,随着全国首个《道地药材生产技术规程岷当归》国家标准和《定西市当归产业保护发展条例》的正式实施,岷县当归产业发展拥有了“双保险”。

  “链”上发力,首先要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的高质量供给。种子种苗是药材的“芯片”。一株种苗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药材的品质。

  青山叠翠,草木深处,岷县已建成野生当归种质资源保护区1处,考察发现并标记野生当归分布群落28个。

  走进当归研究院种苗繁育基地,一组W型立体循环式当归育苗床映入眼帘,160个育苗盘整齐排列在育苗床上,在动力的驱动下,搭载着育苗盘的吊篮沿着“W”型轨道缓慢循环运行。搭载智能化系统,为当归苗的生长提供了全方位保障。

甘肃岷县: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金字招牌_fororder_5d23a680f5964de1464cf5252542fd74

当归育苗

  这是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联合兰州交通大学、湖南木林森机械有限公司共同研发的当归育苗专用设备。相较于传统平面育苗,它的空间利用率提升了4至6倍。“立体式循环当归育苗床培育的当归苗的数量相当于传统育苗10亩地的量,同时它还有出苗率齐,成苗率高,降低抽薹的特点。”甘肃岷县当归研究院工程师王新建介绍道。

  种子种苗保护的技术突破,为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能。岷县成功培育出“岷归1号”至“岷归6号”系列新品种,与甘肃农业大学联合选育“甘归1号”新品种,目前已完成实验室阶段研究,并进行田间试验。先后试验成功当归熟地育苗、温室育苗、穴盘式育苗、当归种子丸粒化等多项技术。通过当归种苗脱春化、炼苗等创新措施,将种苗抽薹率有效控制在5%以内。

  岷县的种子种苗还拥有专属“身份证”,每捆种子种苗上绑定了一个二维码,扫描之后就可以看到种植户的相关信息,确保每一粒种子都可溯源,让每一粒药材都有章可循,从选苗育种到采收加工全程可控。

甘肃岷县: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金字招牌_fororder_64fbc1114dd5d8938adb1d2af5a3de0c

当归苗

  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总面积达7.5万亩,建设集约化中药材种苗繁育示范基地1100亩,形成了“技术单位+基地+合作社+种植大户”的现代化种子种苗繁育格局。岷县累计投入资金5600万元,建成标准化种子园3个、种苗基地8个,形成完整的种苗生产供应体系。目前,年供应优质种苗4.5万多吨,优质种子800吨,推动全县中药材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70万亩中药材开出“千金方” 加快建设产业集群

  岷县立足区域地理气候和土壤差异,构建“东部片区当归,南部片区当归、黄芪,西部片区黄芪、当归、党参和北部片区黄芪、党参”“四基地”种植布局,形成“一乡一品、多乡联动”的种植格局。

  2025年,13家企业(合作社)建设GAP种植基地8.2万亩,全县中药材绿色标准化种植面积达61.5万亩,绿色标准化率达88.7%以上。 2025年,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70万亩。在周边省、市、县租赁耕地“飞地种植”中药材40万亩,通过无人机“飞防”作业、研发采用当归移栽机等,不断扩大中药种植规模,提升作业效率。

  岷县按照加工精深化、仓储规模化、市场专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思路,规范提升中医药产业孵化园、中药材饮片加工园区、茶埠食品产业园、梅川中药材供应链产业园,形成功能互补的产业集聚区。目前,园区入驻中药材企业73家,其中规上企业21家。构建从种植到仓储、加工、营销全过程监测预警、应急召回、撤市淘汰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标准化产销和全过程追溯体系,投入3200万元建成“1+18”中药材溯源平台,年检测能力达1.2万批次。

  岷县积极研发浓缩当归丸、芪参养生醋饮、归芪酒、中医药美容、护肤系列产品,初步形成以中成药、中药饮片、食用切片、等为主的大健康产品开发格局,不断延伸产业链条。

  目前,已有各类加工营销企业14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500余家,个体加工户1.3万余户,年加工中药材20万吨,产值超110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0%。

甘肃岷县:打造中药材全产业链金字招牌_fororder_b85fa073789a4dbd6d534a352e33d5a3

当归生产线上工人正在作业

  岷县成立岷县中药材试验站,开展产业关键攻关、新成果转化和新产品研发,积极发展生物制药,培育引进岷海制药、九州天润、华润科技、利君集团等创新制药企业。目前,全县高新技术企业2家,科技型企业2家,9家企业取得药品生产许可证,完成212种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标准制定。

  培育电商新业态  融合应用促发展

  中国当归城,是我国西北地区最大的以当归为主的中药材产地交易中心。每到交易旺季,当归城里前来交易药材的药农、客商们络绎不绝。中国当归城中药材交易市场常驻商户500多家,省内外流动客商5000多家,日均上市药农、个体经营户达2万多人,交易量达800多吨,年交易量30万吨、交易额240亿元。目前,全县已形成以中国当归城为核心市场,梅川、中寨2个乡镇专业市场和其他乡镇产地市场的“1+2+N”线下交易市场体系。

  岷县不断培育电商新业态,让“养在深闺”的中药材通过一根网线发往天南海北。目前,岷县培育以中药材销售为主的电商企业89家,天猫、淘宝等各类网购平台主体1600多家,年销售总额5.08亿元,产品远销东南亚、港澳台及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岷县再次入围全国农产品电商百强县前十,稳居甘肃省农产品电商销售第一。2025年,岷县入选全国县域商业“领跑县”典型案例。

  品牌建设与融合应用助力岷县中医药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岷县积极推行“甘味”品牌建设和“岷县当归”商标授权使用,培育“岷县当归”“顺和”中国驰名商标2个,甘肃省著名商标4个,甘肃名牌产品2个,甘味品牌9个。2024年11月,为九州天润等9家经营主体授予“岷县当归”驰名商标使用权。“岷归”先后获得当归农产品地理标志、当归生态原产地产品等30项殊荣。2025年,“岷县当归”品牌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

  岷县先后建设3个中医药文化展馆,系统展示传统医药文化精髓,为非遗保护搭建重要平台。同时,健全中医药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已培育26名非遗传承人,为技艺传承注入新生力量。岷县当归加工技艺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在国家博物馆专题展览中荣获“最受欢迎非遗项目”称号。

  在岷县中医院的中医特色康复中心,开设的治未病科被命名为“定西市中医特色优势专科”。在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设的中医诊室,配置了针灸器具、火罐、中药雾化吸入等设备,配备中药饮片100余种,发挥中医药“简、便、廉、验”特色优势,中医服务量占比达46.8%,实现“医保患”三赢。

  依托“中国文化百强县”“全国自驾游标杆县”品牌和“千年药乡”金字招牌,岷县打造中医药健康旅游精品线路3条,建成养生馆、药膳坊等特色业态56家,开发归芪参养生醋饮、归芪酒、当归人参煲汤料等药食同源类产品46个,当归美容水、美肤水、精华液等日化产品11个。同时,开发康养旅游产品,打造特色项目。

  据了解,2025年以来,岷县累计接待中医药康养游客86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4.3亿元。

  加快构建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守牢药材根脉与传承创新发展并重,岷县立足“秦岭之窗、青藏门户、红色岷州”区位优势和丰富中药材资源禀赋,瞄准“两区两枢纽”发展目标定位,推动中药材产业发展势头愈加强劲,擦亮“康养药乡”这一新的产业名片,在乡村振兴大舞台上绘就产业振兴的新篇章。(文/图 文静)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