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是农业大旗。2025年,全旗粮食种植面积达800余万亩,预计产量达47.5亿斤,其中大豆537.09万亩,预计收获16.1亿斤,产量将持续保持高位水平,为区域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

夏管结束后,成片的大豆长势喜人。郑明 摄
产业融合 构筑农业发展新格局
产业融合的深度推进,为莫旗农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莫旗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大豆为主导产业,着力构建“一核引领、一带集聚、三区协同、多园支撑”的发展格局。建设集大豆制种研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大豆加工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体系,目前产业园一期工程已全部竣工,6个重点产业和5个特色产业正在稳步推进,预计到2025年年末农牧业全产业链产值达到122亿元。
在沃丰生物质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沃丰公司”)的厂区内,18万吨大豆深加工生产线的厂房建设与设备安装同步推进。该项目作为莫旗百万吨大豆食品粕加工项目的一期工程,计划分2025年至2028年三期建设,到2028年底预计实现年加工处理大豆100万吨,可带动大豆种植面积600万亩。沃丰公司专注大豆深加工及收储业务,2023年成功承接市级1.5万吨大豆调节储备粮任务,2025年获评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成为大豆产业延伸的重要支撑。
与此同时,莫旗庭院经济的蓬勃发展,为丰收图景增添了别样色彩。在莫旗农贸市场,当地农户种植的白菜、大葱等秋菜因绿色无污染深受市民青睐。截至8月31日,全旗已有4216户1万余人投身庭院经济,种植中草药、菇娘、露地蔬菜、冷棚蔬菜、甜食玉米、苏子、黑加仑等作物,让庭院方寸之地变身“增收宝地”,形成特色产业与主粮产业协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沃丰公司18万吨大豆深加工生产线建设现场。李金梅 摄
设施完善 夯实农业丰收根基
农业的持续增产,离不开坚实的基础设施保障。莫旗不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已完成69万亩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彻底改变了过去“种在地上,收在天上”的被动局面,让农户实现了旱涝保收的目标。2025年,莫旗积极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通过召开专项推进会,组织99家实施主体法人参加,全面讲解黑土地保护利用形势与方法,并签订项目协议书确保项目落地实施。截至目前,莫旗2025年黑土地保护工程已完成250万亩。
面对2025年春播后的持续干旱,莫旗农牧和科技局迅速行动,在汉古尔河镇胜利村、南坤浅村和哈达阳镇哈列图村推广1万亩水肥一体化技术。该技术将肥料溶解于灌溉水中,通过滴灌系统精准输送至作物根部,有效缓解旱情,得到项目区百姓一致认可,目前相关测产工作正有序筹备。
在莫旗尼尔基镇兴隆泉村,村部早已不仅仅是村务办公的场所,更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快递“中转站”。在这里,村民可便捷收取来自全国各地的包裹,也能轻松将本地特产打包寄出,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米”。莫旗积极推动快递行业与农村电商协同发展,建成物流分拣系统,物流企业运用条码识别及北斗卫星导航技术,严格把控商品各流通环节。同时,14家商贸物流快递企业达成合作,依托红阳物流便民平台快递进村服务体系,实现商贸物流覆盖220个行政村,有力地支持了农村电商发展,为农产品出村进城、消费品下乡进村筑牢物流根基。

在农民丰收节上,呼伦贝尔市中农种业有限公司对培育的种子进行推广。李金梅 摄
科技赋能 驱动农业高效发展
科技与装备的双轮驱动,成为莫旗农业高效发展的核心引擎。呼伦贝尔市中农种业有限公司作为“育、繁、推”一体化现代种业企业,目前拥有蒙科豆9号、甘豆2号等8个独家经营权大豆品种,还合作开发蒙豆15号、黑河45号等6个优质品种;登科种业有限责任公司同样成果斐然,已育成“登科1号”等30余个登科系列大豆品种,并组建“登科种业莫旗大豆良种繁育联合体”,吸纳1家龙头企业、10家合作社、2个家庭农场参与,带动145户农户、384名农业人口增收,让“好种子”结出“好收成”。2025年,莫旗制(繁)种面积达30.36万亩,同比增长9.5%,预计单产395.2斤/亩,良种繁育规模与质量实现双提升。
金秋十月的秋收现场,各类先进收割机“闪亮登场”,成为莫旗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生动写照。莫旗大力推广北斗导航辅助驾驶系统,完成春季播种面积134万亩。自2018年获评“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示范县”以来,莫旗持续推进农机化建设,2025年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行动,预计年底前新增农机3000台,全旗农作物耕种综合机械化率稳步保持在99%以上。机械化率的不断提升,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莫旗537万亩大豆收割忙。郑明 摄
产业融合多元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科技与装备全面赋能、科技特派员精准选派等一系列举措,持续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为莫旗交出了一份亮眼的丰收答卷。如今,这片沃野上的丰收故事仍在继续,每一粒饱满的粮食、每一项扎实的成果,都见证着莫旗作为农业大旗的责任与担当,也为区域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有力借鉴。(文 李金梅 郭萍)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