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5年衡阳盆地棉区棉花机收现场观摩和机采棉关键栽培技术交流会在湖南衡阳县召开,与会人员现场直观感受机采棉技术的先进性和实效性,总结交流机采棉关键栽培技术实践经验,共同探索棉花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采棉机采收棉花 摄影 王勤
在衡阳县台源镇群向村的千亩棉田里,棉桃竞相绽放,吐出朵朵白絮。伴随着阵阵轰鸣声,只见一台高约4米、宽近2米的采棉机,张开前方的2个大叉子驶进田中,大叉子内的几十个螺纹铁钩不停旋转,精准地将棉桃里的白花勾出,再通过强力风机吸走,最后聚拢在采棉机后面的大斗厢里。
与会人员驻足观摩,详细了解棉花机收的操作流程、技术应用及设备运行情况,实地感受机采棉带来的高效与便捷。
在随后的交流会上,与会代表围绕机采棉技术的推广应用、现存挑战及解决方案,展开了热烈讨论。与会专家深入浅出地讲解了机采棉的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及田间管理等关键环节技术,为种植户提供了宝贵的技术指导。衡阳盆地棉区种植户代表分享了各自在棉花生产中的实践经验与面临的挑战。
会议指出,要狠抓品种选育,加大筛选培育F1代、F2代等适合机械化作业、抗病性强、社会品质优的棉花品种,不断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棉花产量。要强化技术集成推广,持续完善棉花全程机械化的生产模式,切实解决品种与农机不匹配、栽培与采收不同步的问题。要强化示范引导,大力建设一批高标准的机采棉核心示范区,通过现场会、交流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机采棉的技术优势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广大棉农和合作社的认可度与接受度。
近年来,作为全省棉花种植的重要区域,衡阳市积极探索棉花产业的转型升级之路,在推动改良、农艺试配、技术集成、统防统治、设施集中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的栽培技术经验,有效推动了棉花种植面积、产量、总产及品质的稳步提升。其中,衡阳县今年棉花种植面积已达6万余亩,棉花亩产预计较往年增加40公斤,亩均直接增收200元以上。(文 王勤 廖良秀)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