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过后,位于湖南省安化县的油茶种植基地漫山金黄,饱满的油茶果压弯枝头。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的采收现场不见肩挑背扛的忙碌身影,只见无人机穿梭林间,将农户采摘的油茶果精准吊运至山脚运输车上,搭起高效“空中运输线”。

无人机精准吊运油茶果至山脚 摄影 黄群
在采摘现场,农户李昌义熟练地穿梭在油茶林间,将油茶果采摘下来,一桶桶倒入编织袋,并将装满油茶果的布袋系好挂钩,无人机便精准悬停、自动起吊,短短1分钟就将果实运到了山下货车旁。
“原先我们摘茶果都要从山上背下来,一趟得走好久,一天最多采三百斤。” 李昌义擦着额头的汗笑道,“现在有了无人机方便多了,我们只管专心采摘,每天能采七八百斤,收入比以前高多了。”
为破解山地油茶种植基地“运输难、成本高”的痛点,湖南金叶油业有限公司今年首次引入无人机运输模式。无人机单次最大载重可达200斤,几架无人机单日运输量即可达15至20 吨。借助这一科技手段,基地今年预计采收320万斤鲜果,转运成本降低20%左右,采收周期也从往年的20天缩短至15天,大幅提升了丰收季的生产效率。
“今年,基地万余亩油茶鲜果已全面进入采摘期。公司首次引入无人机吊装运输,不仅显著提升采收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更筑牢了安全生产防线。”湖南金叶油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夏立国表示,未来3到5年,公司将持续推进机械化、科技化转型,以“科技赋能” 为核心,以“创新引领”为驱动,进一步优化生产流程、提升产品品质,助力油茶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工人晾晒油茶鲜果 摄影 黄群
据了解,湖南金叶油业有限公司作为安化县油茶产业的龙头标杆企业,不仅建有年产7000 吨的高标准油茶生产线,打造1.2万余亩规模化种植示范基地,更以“公司 + 基地 + 专业合作社 + 农户”的合作模式,辐射带动全县周边区域新增油茶种植面积6万余亩,让油茶产业成为了带动农户增收、推动乡村产业发展的“黄金产业”。(文 黄群 陈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