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立冬启幕冬防季 安徽多策并举筑牢传染病防控屏障
2025-11-07 17:55:27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魏寒冰责编:赵滢溪

  11月7日,立冬节气如期而至,标志着冬季正式来临,呼吸道及肠道传染病进入高发时段。安徽省政府新闻办当日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消息,当前全省呼吸道传染病疫情总体平稳可控,但今冬明春将面临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共同或交替流行的复杂态势,其中手足口病已进入快速上升期,报告病例数较往年同期显著攀升,或达近十年来高峰,疫情防控工作备受关注。

图片默认标题

发布会现场

  安徽省疾控局局长刘志荣介绍,结合近5年流行规律,本省手足口病每年呈现“双高峰”特征,分别为4—7月和10—12月。今年疫情与全国流行趋势一致,10月全省共报告手足口病病例13708例,较上月大幅上升308.1%,已进入快速传播期,且病例数较往年同期显著增加,预计将迎来近十年最高峰值。

  手足口病主要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儿童,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但少数可能进展为重症,甚至危及生命。省疾控部门强调,防控工作需坚持“行为预防+疫苗预防”双轮驱动,家长应牢记“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核心要点,同时积极为5岁以下易感儿童接种EV-71疫苗,有效降低重症发生风险。学校、托幼机构等重点场所需严格落实防控主体责任,强化日常健康监测与环境消杀,防范聚集性疫情发生。

  甲型H3N2主导流感流行 疫苗接种是关键防线

  作为冬季呼吸道传染病的“头号主角”,流感病毒的流行态势备受关注。监测数据显示,今年本省流感病毒阳性标本以A型H3N2亚型为主,与2024年的H1N1亚型形成交替流行格局,当前市场供应的流感疫苗已涵盖上述型别,可提供针对性保护。

  “流感绝非普通感冒,‘硬扛’做法存在极大健康隐患。”安徽省疾控中心主任医师唐继海明确指出,二者在病原体、症状、传染性和并发症等方面存在本质区别: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起病急、传染性强,以高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全身症状为主,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脑炎等严重并发症;普通感冒多由鼻病毒等引起,以鼻塞、流涕等上呼吸道症状为主,传染性较弱,极少出现严重并发症。

  当前正值流感疫苗接种最佳时期,唐继海提醒,6月龄及以上无接种禁忌人群,尤其是老年人、儿童、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等重点群体,应尽早接种疫苗构筑免疫屏障。由于流感病毒变异快且疫苗抗体水平会在6—8个月后显著衰减,每年接种才能获得持续有效保护。目前全省疫苗供应充足,部分接种点还提供鼻喷式疫苗,满足不同人群接种需求,整个流感流行季内补种均能发挥防护作用。

  多病原体交织流行 科学防控有章可循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省儿童医院主任医师陈必全表示,今冬明春本省将面临病毒与细菌类多种呼吸道病原体共同或交替流行的复杂局面,儿童群体因免疫力较弱,可能出现先后或同时感染多种病原体的情况。

  病毒方面,除流感病毒外,呼吸道合胞病毒对2岁以下婴幼儿威胁较大,易引发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腺病毒、副流感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人类偏肺病毒等也可能造成传播,症状涵盖高热、喘息、咽痛、结膜炎等多种表现。细菌方面,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常继发于病毒感染后,肺炎支原体则多见于年长儿童,以发热和刺激性干咳为典型症状。

  针对复杂疫情形势,省疾控部门倡导“多层次、综合性”防控策略:一是主动接种流感、新冠、肺炎球菌等相关疫苗,这是最经济有效的预防手段;二是做好日常防护,坚持勤洗手、科学佩戴口罩、室内多通风、少去人员密集场所等良好习惯;三是通过均衡营养、充足睡眠、适度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四是科学识别重症信号,一旦出现精神萎靡、呼吸困难、持续高热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同时特别提醒,切勿滥用抗生素,也不要擅自给儿童使用复方感冒药,用药需遵循专业医生指导。

  中医“治未病”赋能 个性化防护更精准

  为丰富防控手段,本省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针对不同体质人群推出个性化预防保健方案。对于易疲劳、易感冒的气虚质人群,推荐黄芪、党参等食疗方,配合揉按足三里、气海穴益气固表;口干咽燥、手足心热的阴虚质人群,可食用百合、沙参等滋阴润燥食材,按揉三阴交、太溪穴滋养肺肾;畏寒肢冷的阳虚质人群,宜用当归、生姜等辛温食疗,艾灸关元、命门穴温阳固本;口苦、面部多油的湿热质人群,可选用薏苡仁、赤小豆等清热化湿食材,揉按曲池、丰隆穴疏通气机。

  省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多部门联防联控机制,强化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医疗救治和健康宣教等关键环节,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结合中医“治未病”理念优化个性化防护指导,全力守护全省群众冬春季健康安全。(文/图 金沐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