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7日,温州市泰顺县罗阳镇浙江山友天然食品有限公司的菊花基地内,农户赶在寒潮到来前忙着采摘金丝皇菊。
浙江日报记者 林云龙 通讯员 赖淼莲 摄
强冷空气南下,今年下半年首场寒潮如期而至。17日,浙中北地区遭遇断崖式降温,部分区域降幅达9℃至11℃,受此影响,杭嘉湖三地宣布于18日入冬。省气象部门分析,接下来寒潮会继续南下影响浙南地区,预计18日至20日,我省大部地区早晨最低气温将降至1℃至4℃,伴有霜,山区最低气温0℃至-3℃,有薄冰出现。
寒潮导致气温大跳水。17日14时,浙中北一带气温较前日同一时刻下降7℃至13℃,其中安吉降幅最大,直接下降16.1℃。截至当天19时20分,全省共有35地发布寒潮蓝色预警信号,18地发布霜冻蓝色预警信号。
和往年同期相比,今年寒潮带来的降温体感格外明显。“这主要受前期天气回暖以及下垫面状态的影响。”省气候中心专家毛燕军向记者解释,一方面,16日全省气温显著回升,不少地区达到25℃至26℃,冷空气来袭后温差拉大,降温感受更突出;另一方面,受前期秋台风影响,华东、华南地区下垫面的暑气已完全消散,土壤、植被及地表温度同步下降,冷空气南下时形成“冷上加冷”的效应,进一步加剧了低温天气的体感。
除了降温,寒潮还携大风而来,威力不容小觑。截至当天16时17分,我省共有45地发布大风黄色预警。气象部门预测,17日中午到18日,我省沿海海面有8至10级偏北大风,内陆部分地区6至8级阵风,浙北高山、江湖水面和沿海地区局部8至9级阵风。
好消息是,本轮寒潮属“快闪型”冷空气,降温来得快去得也快。18日,阳光回归,20日白天起,最高气温会持续升高,预计24日不少地方气温将达20℃。不过省气象部门同时提醒,受晴天辐射降温影响,未来一段时间,最低气温在10℃以下的地区较多,随着昼夜温差拉大,公众需做好防寒防风工作。(记者 吉文磊)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