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医疗保障局获悉,截至10月底,内蒙古累计落地执行集中带量采购药品1073种、医用耗材67类,采购价格平均降幅60%以上,累计节约医药费用209亿元。
“原来这款人工耳蜗要30多万,还不能报销,现在集采加报销后自付2万多,我给孩子换上了最新款的人工耳蜗。”11月11日,呼和浩特听障孩童家长刘兵说,药品耗材集采真是给老百姓干了件大好事。
据了解,自开展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工作以来,内蒙古自治区医保部门认真落实各项政策,积极推动工作全面落地,让更多患者享受医药降价的改革红利。为让患者对集采中选产品用得上、用得放心,自治区医保部门全力开展“集采药品进基层”惠民行动,扩大民营医院、零售药店、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集采产品覆盖面,目前参与全区药品网上采购的医疗机构1765家、定点零售药店348家,医药采购平台挂网药品5.5万个,更好地满足医疗机构临床使用和患者用药需求。同时,内蒙古自治区医保部门不断强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落地监管工作,逐步完善和优化相关政策,着力构建医保、医院、企业、患者四方共赢局面。医保和患者作为购买方,能够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有保证的药品耗材。医院将支出重心从药品耗材转向提升医疗技术服务,助力建立体现医务人员劳务价值的新机制。目前,全区公立医疗机构药品和耗材网采率分别达到99.82%和83.15%,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创新医保基金与医药企业“医银企直联”业财一体化直接结算模式,已为1958家医药企业结算货款超128亿元,药品平均回款周期缩短至22天,进一步降低了医药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
药品耗材集采是破解“药价高”“看病贵”问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自治区医保部门将围绕‘提质扩面’与‘精细治理’,进一步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扩大集采覆盖范围,强化信息支撑与监管联动,推动药品耗材价格回归合理水平,持续释放改革红利。”自治区医药采购中心主任刘峻说。(记者 梅刚)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