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闻          城市远洋      |      老外在安徽             长三角一体化      |      直观中国      |     视界     |      原创      |      热点专题      
智慧“绣”治理 民生“织”幸福——合肥高新区科技赋能社区精细化管理
2025-11-20 13:23:28来源: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编辑:闫宁钰责编:赵滢溪

  在合肥高新区兴园社区,一声来自手机端的“哨响”,解决了一桩困扰香御公馆小区3号楼居民多年的烦心事。

  今年7月下旬,该小区地下室出现渗水隐患,居民通过“智慧高新”平台的“随手拍”功能反映了问题。这声“哨音”迅速集结了建发局质监站、开发商、物业和自来水公司等多方力量,经过四次实地勘查和一场“地毯式”联合排查,根源被锁定在夹空层消防管道的一处裂隙上。

  对此,维修团队连夜抢修,随后是两周的闭环观察,终于在8月下旬彻底完成了地面回填修复。“十年的老问题,一个月就解决了!”居民们的感慨,道出了基层治理效能的最直观变化。

  这个故事,是合肥高新区将科技优势融入城市精细化管理的一个切片。

  社区虽小,却牵系千家万户。作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合肥高新区聚集了众多高科技企业和高素质人才,这对基层治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让科技发展成果惠及于民?答案,藏在社区治理的每一个细节里。

  “社区吹哨、部门报到”机制依托的是“智慧高新”平台搭建起的敏捷响应网络,居民一旦发现市政设施、市容环境、安全隐患等问题,只需要动动手指,就能轻松“吹哨”。

  这一机制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工作力量迅速下沉至治理一线。今年以来,这里已上报事件9068件,记录民情日记2.03万条,将基础事项的平均办结时长压缩至1.5天。这些数据不仅体现了治理效率的提升,更反映了居民参与度的提高和社区治理的精细化水平。高效的闭环处置,带来的直接效果是今年物业类投诉率下降了22%,居民满意度稳步攀升。

  除了快速响应机制,合肥高新区还在社区治理的深水区进行了创新实践,信托制物业改革便是其中之一。

  拥有上万居民的御景城小区,曾因业主与物业公司矛盾尖锐而闻名。引入“信托制”后,小区物业管理出现了根本性转变:物业服务从“迟缓”变为“高效”,财务运行从“模糊”走向“透明”。

  变化体现在具体数字上:“信托制”导入后首月,保洁队伍人数就增加了50%,达到42人,长期堆积的绿化带和地库杂物得到彻底清理。值得一提的是,小区专项统筹25万元用于品质提升,所有收支通过微信小程序实时公开。

  “现在每笔钱都看得明明白白。”业主李女士拿出手机演示,缴纳物业费后即刻生成电子凭证,月度工作安排、费用明细一键可查。她作为居民监督队成员,全程参与了电梯轿厢升级的选材施工:“63部电梯改造,我们和物业一起比价选料,有邻居还在地库维修方案上省下两千元。”

  这种深度参与,让社区从“你们的事”变成“我们的事”,导入首月投诉量下降30%。

  在老旧小区改造中,科技赋能同样让居民感触颇深。兴园南区在完成硬件升级后,正争创“科创+”完整社区示范点。针对“一老一小”群体需求,智能配餐系统根据老人健康状况推荐菜谱,非接触式垃圾投放装置让孩子也能安全操作。

  金桂社区作为市级智慧小区试点,对高空抛物、电动车入梯等痛点布设智能感知设备。独居老人家中安装的“窗帘之约”监测系统,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预警社区网格员。

  以上这些变化,都离不开合肥高新区特有的科技资源优势。党群服务中心亲民化改造后,引入区内企业研发的智慧健身、医疗设备,居民在家门口即可享受便捷服务。这种“就地取材”的模式,让技术创新真正融入市井烟火。

  不止于此,城市空间的品质换新,也在“微更新”中悄然发生。柳树塘地铁口的改造,规范了1100余辆非机动车的停放;120个共享单车点位的优化,让出行更有序;利用“金角银边”地块因地制宜建成的7处口袋公园,如同城市会呼吸的绿肺,为市民新增了3.6万平方米的休憩空间……

  一来二往之间,这些点滴更新,正一针一线地绣出更高品质的城市肌理。未来,合肥高新区将继续发挥科技资源优势,持续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推动城市更新与品质提升,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用科技“绣花针”绣出社区治理新画卷。(文 金沐雨)

国际在线版权与信息产品内容销售的声明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