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四中全会精神在基层 一张薄片,能抗1000℃高温? 合肥一实验室利用AI创制“神奇材料”
实验室内,喷枪火焰正灼烧着一张薄片,令人惊叹的是,这一薄片由实验人员托在掌心,面对上千度高温炙烤,仅凭薄片作为阻隔,实验人员脸上却没有一点紧张神色。
这张神奇的薄片,叫作“基于机器科学家智能创制面向高温热接触防护的相变吸能材料”,源自中国科大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江俊教授团队方天成博士的创新研究。11月15日在合肥举办的2025年AI for Science生态大会上,它作为重磅成果之一发布。
这款材料的性能数据令人瞩目:3mm厚度可在1400℃火焰下维持背面温度低于150℃超过8分钟;9mm厚度在1000℃火焰下能保持背面温度低于40℃超20分钟。
“它有效解决了现有材料在个体防护、航天、新能源电池等领域存在的防火效果差、厚度大、隔热时间短等性能局限。”中国科大精准智能化学全国重点实验室江俊教授团队科研助理周帅剑介绍。
这一材料的出现,是人机协同的成果。方天成博士说:“我们利用AI的具身智能,对材料的基本性质进行深度挖掘,并从基本原理上去改变材料的底层性能,最终架构出超高性能、超越人们想象的新材料。”
他举例说明这一材料“超越人们想象”之处:“比如传统消防服,在面对明火时极限承受时间是20秒,如果时间再久一些,消防员就容易被烫伤。而经过测试,由这一新材料制成的消防服,面对明火的炙烤,可承受7到10分钟。”
20秒到7~10分钟这一数字的变化,不仅意味着火灾中更大的生存几率,更意味着高温阻燃隔热领域可能发生新变革。新材料的意义就在于此:一种新材料成果的诞生与应用,犹如“蝴蝶振翅”,可能带来推动产业创新的“风”。
合肥这股新材料的“风”,十分强劲。
“十四五”期间,合肥初步形成了涵盖新型化工材料、新型电子信息材料、新能源电池材料和镁基新材料等门类较为齐全的产业体系。已建成新站高新区新型显示材料生产基地、巢湖市镁基新材料生产基地等4个生产基地,打造了新能源材料、先进化工材料在内的10个各具特色的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链目前集聚企业超800家。
“十五五”规划建议中提出,实施产业创新工程,一体推进创新设施建设、技术研究开发、产品迭代升级,加快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合肥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材料产业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以提高新材料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先进基础材料、关键战略材料、前沿新材料为发展重点,大力发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实现新材料产业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全面提升我市新材料自主保障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把合肥打造成具有国内重要影响力的特色先进材料产业集聚区。(合肥日报-合新闻见习记者 邵静)
1、“国际在线”由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办。经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授权,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独家负责“国际在线”网站的市场经营。
2、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在线”的所有信息内容,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国际在线”自有版权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国际在线专稿”、“国际在线消息”、“国际在线XX消息”“国际在线报道”“国际在线XX报道”等信息内容,但明确标注为第三方版权的内容除外)均由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统一管理和销售。
已取得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权的被授权人,应严格在授权范围内使用,不得超范围使用,使用时应注明“来源:国际在线”。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任何未与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签订相关协议或未取得授权书的公司、媒体、网站和个人均无权销售、使用“国际在线”网站的自有版权信息产品。否则,国广国际在线网络(北京)有限公司将采取法律手段维护合法权益,因此产生的损失及为此所花费的全部费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师费、诉讼费、差旅费、公证费等)全部由侵权方承担。
4、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国际在线)”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5、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在该事由发生之日起30日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