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色列马沙夫:与中国的人才交流合作将拓宽领域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19-11-11 10:19:20

图片默认标题_fororder_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代表处总代表钟延光与以色列马沙夫的副总司长尤瓦尔。(摄影孙伶俐)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代表处总代表钟延光与以色列马沙夫的副总司长尤瓦尔。(摄影 孙伶俐)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 孙伶俐):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早在1992年中国和以色列建交之际,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就与以色列外交部国际发展合作中心(MASHAV,音译:马沙夫)建立了合作关系,1999年双方签署正式合作协议,至今已有20年。20年来,中以双方在人才交流方面进展如何?近日,本台记者就此采访了马沙夫的副总司长尤瓦尔。

  以色列马沙夫的副总司长尤瓦尔曾在格鲁吉亚等国担任过大使,2016年进入马沙夫工作。马沙夫成立于1958年,旨在开展以色列政府对发展中国家在人才和技术方面给予资助的合作项目,在农业、医疗、教育等以色列技术领先的领域中为发展中国家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提供学习和交流的机会。马沙夫与中国的合作开始于1992年中以建交之后。尤瓦尔表示,2018年他第一次去中国,参观了几所农业大学,还和北京、四川、宁夏的合作伙伴展开了交流。他认为中国经济发展很快,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比较落后,因此中以之间仍然需要在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深化交流合作。“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取得很大发展,并正在继续发展,尤其在有些省份需要加快发展,这次访问对我理解中以双方应该开展什么样的交流非常有帮助。我也很高兴,这些年接待了很多来自北京、四川等地的中国代表团,他们和我们的亚洲部同事讨论了如何加强合作,把我们的项目组织设计得更适合中国,现在我们不仅要在合作范围上拓宽,还要思考应该怎么做,我们需要人才去做。”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代表处总代表钟延光表示,中国和马沙夫的合作主要在农业和医疗领域。20年来,从中国到以色列接受马沙夫培训的有3000多名技术人员,而马沙夫派往中国的专家也在中国培训了3万多人,中国与马沙夫的合作受到了中国农业和医疗技术人员的欢迎。

  尤瓦尔强调,中以双方的人才交流合作不仅使中国受益,对以色列也有帮助,有利于两国发展经贸关系,是互利共赢的。“马沙夫和中国的合作对中国边远地区的人们有很大帮助,还不仅如此。中以合作不仅对中国技术人员掌握技术有帮助,比如帮助农民、医生、护士掌握科技知识,而且对中以两国发展经贸关系也有好处,比如说农业,中以合作有利于中国发展农业,也有利于以色列公司提高农业技术。所以这是对每一方都有利的互利共赢,所以我们还会继续合作下去。”

  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驻以色列代表处总代表钟延光指出,虽然马沙夫和中国的合作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现在也面临一些挑战。由于中国近20年的发展速度惊人,对合作需求产生了巨大变化,再加上双方运行体系不同,因此在人才培训、人才交流等合作项目的设计上需要双方进一步加强沟通、交流与反馈,以提高合作质量和水平。“因为双方的运行体系不太一样,马沙夫对中国这20年的变化了解得不是那么透彻,所以有些课程还拘泥于20年前,不适应中国的需求。所以还要加强双方的交流和沟通,它要更多地了解我们的需求,而我们也要把更多的中国的需求及时地反馈给他们,这样才能更好地推动合作。”

  钟延光表示,根据中国目前的发展情况,未来与马沙夫的合作不仅要在农业、医疗方面更加深入,还将拓宽领域。“近些年我们的合作领域在不断拓展,从农业、医疗现在拓展到科技创新、社会管理、教育等更多的领域。同时,马沙夫和我们都希望能把这些领域像农业一样做得扎扎实实的,这是我们的希望。”

  以色列以创新创业国度而闻名,对此,尤瓦尔指出,马沙夫不是一个公司,不会直接和中国开展创新项目,但是可以向中国介绍以色列的创新创业经验。“我们不是初创公司,但是我们可以向中国及其他国家提供创新创业方面的培训,比如如何把一个想法商业化,或者提供以色列初创公司的生态系统方面的培训,我们在很多国家正在这么做,比如在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非洲国家、地中海国家等等。我们和科学家、顾问以及对于怎么建加速器有经验的人合作,这是我们想和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探讨的一件事,只要有需要,我们就会加强这方面的合作。”

编辑:程亚惠
标签:
在信息的海洋中为您导航陪您去周游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