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左线盾构顺利贯通(图片由中国交建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部提供)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于广悦、夏青):当地时间8月2日凌晨,南亚地区第一个水下隧道——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的左线顺利贯通。这标志着,中国在海外承建的首条 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项目 取得阶段性节点目标。
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由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交建”)承建,中国路桥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实施,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100%融资。这是中国在海外承建的第一条大直径水下盾构隧道,全部采用中国标准设计和技术施工。
中国路桥孟加拉国办事处负责人庞明(图片摄影:于广悦)
作为孟加拉国的第一水下隧道和中国企业承建的第一个海外大型隧道项目,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被孟加拉国政府正式命名为“孟加拉国国父隧道”,得到中孟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对孟加拉国来说,项目建成将极大改善孟加拉国吉大港的交通条件,带动孟加拉国区域经济发展。对中国而言,这一项目是中国海外隧道建设的新的里程碑,是中国工程标准走向世界的又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路桥孟加拉国办事处负责人庞明说,“孟加拉国希望通过这条隧道的建设,带动卡纳普里河东岸的发展,实现像上海浦东一样的发展奇迹。他们希望,通过隧道建设实现‘一城两镇’的发展目标。”
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图片由中国交建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部提供)
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西岸施工现场(图片由中国交建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部提供)
盾构机是卡纳普里河底隧道工程的核心设备,直径12.12米,长90多米,重达2200余吨。这个超大直径的盾构机由中国交建自主研发制造,并实现了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生产要求。隧道挖掘伊始,盾构机就自卡纳普里河的西岸向东岸推进。河底隧道是地下工程,在掘进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未知的状况,施工过程不断遇到困难及面临各种风险。为了确保施工顺利及安全进行,中方施工单位人员付出了各种努力。中国交建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总经理李铮说,“为克服技术难题,中国交建组建了一个专家团队为项目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制定了详细的施工方案,对隧道施工的每一个步骤进行了仔细的计算和分析;我们根据项目的特点,自行研发、制造了一台技术先进、信息化程度高的盾构机,是我们克服技术难题最好的武器。”
在隧道工程实施过程中,不仅前方施工人员付出了巨大的艰辛,中国的国内企业也提供了强大的保障。随着盾构机在隧道内不断推进,隧道内的环状管片也有序安装。据了解,全部工程需要2万多片管片,单个管片重量将近13吨。这些管片都是在国内预制好,再精心包装后,用船运到孟加拉国的。中国路桥孟加拉国办事处总经理助理彭登志说,“我们这个隧道项目的盾构所用的混凝土管片是在国内镇江预制的。通过江海联运和远洋运输到孟加拉国。为了减少运输环节的破损,我们在管片包装方面花了很大的功夫。像这么大的混凝土构件包装好,运输过程中专人盯控。把混凝土构件当作瓷器或工艺品来运输的,我们还是头一回。”
孟加拉国隧道项目信息监控系统(图片摄影:于广悦)
在河底隧道左线贯通前的8月1日深夜到2日凌晨,坚守在监控值班室里的中国工程人员一夜未眠,他们密切注视实时监控数据,观看不同路段的实时画面。在隧道左线顺利贯通后,来不及休息与庆祝,他们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将全部精力放在了隧道右线工程的推进上。中国路桥孟加拉国办事处负责人庞明说,“左线隧道贯通说明项目的50%已经完成。接下来我们将开始右线的二次始发和掘进。通过左线积累的经验,我们对当地的地下环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这对右线的掘进将提供很大的帮助,能够更顺利的完成右线的隧道施工。”
难掩激动情绪的中国建设者(图片由中国交建孟加拉国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部提供)
参加孟加拉国河底隧道施工的中国建设者平均年龄35岁,虽然看上去都很年轻,但是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海外工作经验。孟加拉国业主和咨询公司的负责人多半是五六十岁的年纪,他们初见中国交建的团队时,实在不放心把这样重大的项目交给这群年轻人。但是经过两年多的合作,他们都禁不住为这些年轻人点赞。孟加拉国大桥局局长穆罕默德·贝拉耶特·侯赛因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通过卡纳普里河底隧道项目,他对与中国企业的合作更有信心。今后大桥局将与中方开展更多的项目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