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外媒:“中国购”崛起为中国经济韧性和软实力输出的关键代名词
中央广电总台国际在线  2025-05-07 16:35:16

  国际在线专稿:今年一季度,中国各口岸入境外国旅客达921.5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2%,“中国游”“中国购”持续升温。孟加拉国《闪电报》近日刊发评论文章,聚焦“中国购”热潮背后折射出的中国消费新态势、新政策,高度赞扬中国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蔓延的阴影下,稳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的立场和举措。文章称,“中国购”已超越其经济意义,中国再一次以开放和创新向世界递出一张新的名片。

外媒:“中国购”热潮 是中国深度参与全球经贸交流的坚定表达_fororder_图片1

孟加拉国《闪电报》文章截图

  文章写道,在全球经济动荡持续给国际市场造成阴霾之际,中国正积极谋划转型之路——如今,其中一项令人意外却极具潜力的经济增长新引擎正快速崭露头角,那就是“China Shopping(中国购)”。这一原本只是旅游产业附属项目的小众消费,已逐渐成长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显著标志之一,吸引了外国游客和全球企业的目光。此前,“China Travel(中国游)”已跃升为全球文旅新热点,当下,伴随着入境游客消费激增,“中国购”也崛起为中国经济韧性和软实力输出的关键代名词。

  文章指出,“中国购”热潮涌起并非偶然,而是国家政策改革与国内消费市场升级的共同产物。数据显示,去年入境游客在华消费总额达942亿美元,比上一年激增77.8%。该成就得益于中国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今年年初,中国商务部等6部门联合推出“升级版”激励措施,旨在简化离境退税流程并扩大退税范围,与此同时,相关部门迅速响应,解决了游客、商家和地方政府面临的实际困难,切实彰显中国推动入境消费、提高外国游客在华购物便利性的决心。

  文章分析,此番“中国购”走热还展现出外国游客在华消费内容的转变。如今,来华旅客的购物清单上不再仅仅是传统的丝绸、茶叶和瓷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购买无人机、博物馆文创、高端化妆品以及高科技消费品。中国制造不仅因传统工艺而受到欢迎,更因其创新技术与设计美学而走俏。具体来看,以大疆为代表的中国品牌正在引领这场转型,无人机已成为中国科技实力的一大名片。同时,以北京故宫博物院为代表的各大博物馆推出的文创衍生品也因完美融合了历史底蕴与现代设计而获得国际游客热捧。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品牌升级,同样是中国整体产业升级的缩影。中国产品的多样性、创造力与高质量正逐步俘获全球消费者的心。

  文章强调,当前中国入境消费潜力巨大,如果能够达到更加广泛的通行水平,或将带动数千亿美元的新增收入,进而带动就业、创新以及跨境合作。从宏观经济角度看,入境消费也与中国扩大内需的战略要求相契合,“中国购”有望成为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战略支柱之一。文章乐观估计,随着中国不断发展离岛免税区、举办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CIIE)并扩大跨境电商版图,“中国购”的规模与格局也将迈向新的高度。中国多元举措将进一步深化双向互动,不仅吸引全球消费者来到中国,也让中国品牌走向世界。

  文章表示,“中国购”火爆全球正值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主要经济体美国借关税、出口管制、经济“脱钩”等手段损害全球供应链。在国际局势持续动荡的大环境下,中国通过一系列务实举措,向世界释放出坚持合作共赢的明确信号,致力于维护稳定的国际经贸关系。中方不断优化离境退税等政策已然超越其经济意义,更是开放的象征,凸显中国对世界的友好姿态,表达了中国愿继续深度参与全球贸易并同各方一道作出不懈努力。当其他国家筑起“小院高墙”,中国则打开了经济、文化以及数字化的大门,不仅激活国内市场需求,也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新的选择。

  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购”热潮展现出一种大国自信,也彰显了一种待人以诚的国民风貌。在全球经济暴露脆弱性的当下,中国通过简化、优化、包容的入境消费政策,为全球合作与增长提供了一份可借鉴可操作的蓝图。“中国购”已不再只是一个现象,更是一种立场——强调韧性、开放与对共同繁荣的坚定承诺。(胡晓薇)

编辑:浦海蕊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