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6日,美联储发布全国经济形势调查报告,又称“褐皮书”。“褐皮书”显示,从5月下旬到7月初,美国经济活动略有增加,但不确定性仍然很高,导致企业持续保持谨慎。
彭博社报道截图
“褐皮书”指出,美国旅游业活动涨跌互现,制造业活动小幅下降,非金融服务业活动平均而言几乎没有变化,但各地区之间存在差异。经济前景呈中性至略微悲观态势。招聘总体上保持谨慎态度,许多人将此归因于持续的经济和政策不确定性。
物价方面,各地区的物价均有所增长。在所有12个地区中,企业均报告称,他们正面临与关税相关的中等至显著的投入成本压力。许多企业通过涨价等方式将至少部分成本上涨转嫁给消费者。多个行业人士预计,未来几个月成本压力仍将持续上升,从而增加了物价在夏末开始更快上涨的可能性。
彭博社报道截图
根据美国“联邦储备法”,美国全国划分为12个联邦储备区,每区设立一家联邦储备银行。“褐皮书”根据12家联邦储备银行的最新调查结果编制而成,是美联储货币政策会议的重要参考资料。美联储每年发布8次“褐皮书”。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晋斌分析认为,当前美国的关税政策已成为推高国内物价的关键因素。
尽管此前通胀压力有所缓解,但新实施的关税措施正导致通胀出现回升态势。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全美12个联邦储备区的物价普遍上涨,印证了关税政策对物价的广泛影响。这种影响直接体现在家具、玩具等进口商品价格上,这些日常消费品价格的攀升最终将传导至整体物价水平。
此外,美国将于8月1日正式对未达成协议的商品加征关税,这一政策实施后,进口商品价格势必进一步上涨,持续推高美国物价。从长期来看,关税政策对美国通胀的压力不仅显著,而且可能具有持久性特征,其影响将随时间推移逐步显现。
王晋斌认为,当前状况凸显了关税政策对美国货币政策的制约作用,也反映出当前经济政策面临的复杂局面。
首先,关税不仅直接推高进口商品价格,更显著增加了企业生产成本。美联储褐皮书显示,全美12个联邦储备区的制造业和建筑业成本普遍面临较大上涨压力。虽然企业试图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但这最终仍会导致终端消费品价格全面上涨。据美联储预计,未来三个月关税压力将持续传导至整个商品定价体系,通胀上行趋势难以缓解。
其次,关税政策对全球供应链的扰动也加剧了成本压力。供应链调整和转移过程中的额外成本,将进一步推高物价水平,通胀压力持续加大。
素材来源丨总台环球资讯广播《直播世界》
记者丨张晗 印梅梅
编辑丨张晗 王洹星
签审丨游佳 刘鹏 康炘冬